遣興五首

· 杜甫
賀公雅吳語,在位常清狂。 上疏乞骸骨,黃冠歸故鄉。 爽氣不可致,斯人今則亡。 山陰一茅宇,江海日淒涼。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遣興:抒發情感,排遣情緒。
  • 賀公:指賀知章,唐代著名文學家。
  • :文雅,這裏指說。
  • 吳語:吳地方言,今江蘇一帶的方言。
  • 在位:在職,擔任官職。
  • 清狂:清高而放逸,不拘小節。
  • 上疏:向皇帝上書。
  • 乞骸骨:請求退休的委婉說法,意指請求允許自己像骸骨一樣歸於塵土。
  • 黃冠:道士的帽子,這裏指賀知章晚年歸隱後,可能穿上了道士的服裝。
  • 爽氣:豪邁的氣概。
  • 斯人:這個人,指賀知章。
  • 山陰:地名,今浙江紹興。
  • 茅宇:茅草屋,簡陋的住所。
  • 江海:泛指江湖,這裏指賀知章的故鄉。

翻譯

賀知章公文雅地說着吳地方言,在職時常表現出清高而放逸的態度。 他曾上書請求退休,戴上黃色的道冠回到故鄉。 那種豪邁的氣概已無法再現,這位人物如今已逝去。 在山陰的一間茅草屋中,江海間的日子日漸淒涼。

賞析

這首詩是杜甫對賀知章的懷念之作。詩中,杜甫通過回憶賀知章的生平事蹟,表達了對這位前輩文人的敬仰和對其逝去的哀思。詩的前兩句描繪了賀知章的個性和行爲,中間兩句則表達了對賀知章晚年歸隱生活的想象,最後兩句則抒發了對賀知章逝世的悲痛和對時光流逝的感慨。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杜甫深厚的文學功底和人文情懷。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