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元二適江左

· 杜甫
亂後今相見,秋深復遠行。 風塵爲客日,江海送君情。 晉室丹陽尹,公孫白帝城。 經過自愛惜,取次莫論兵。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又,再。
  • 風塵:比喻旅途的艱辛勞累。
  • 江海:泛指四方各地。
  • 晉室:指晉朝,這裏可能指晉朝的都城建康(今南京)。
  • 丹陽尹:丹陽的行政長官。
  • 公孫:可能指某位姓公孫的人。
  • 白帝城:位於今重慶市奉節縣,三國時期蜀漢的軍事要塞。
  • 經過:指旅途中的經歷。
  • 取次:依次,這裏指按照順序或情況。
  • 論兵:談論軍事或戰爭。

翻譯

在亂世之後我們終於相見,深秋時節你又要遠行。 在旅途的艱辛中作爲旅人,我在四方各地送別你的情意。 晉朝的都城丹陽有尹官,公孫在白帝城。 旅途中的經歷請你自己珍惜,按照情況不要輕易談論戰爭。

賞析

這首詩是杜甫送別友人元二的作品,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深情和對其旅途的關切。詩中「亂後今相見,秋深復遠行」描繪了戰亂後難得的相聚和即將到來的離別,情感深沉。後句「風塵爲客日,江海送君情」則進一步以旅途的艱辛和廣闊的地理空間來象徵詩人對友人的無限關懷。結尾的「經過自愛惜,取次莫論兵」則是對友人的忠告,希望他在旅途中保重自己,避免涉及戰爭的討論,體現了詩人對和平的嚮往和對友人的深切關懷。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杜甫詩歌的深沉與博大。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