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酌成詩

· 杜甫
燈花何太喜,酒綠正相親。 醉裏從爲客,詩成覺有神。 兵戈猶在眼,儒術豈謀身。 共被微官縛,低頭愧野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燈花:燈芯燃燒時結成的花狀物,古人認爲見燈花是喜事的預兆。
  • 酒綠:指酒色碧綠,形容酒的色澤。
  • 儒術:儒家的學術思想。
  • 兵戈:兵器,這裡指戰爭。
  • 微官:小官,低微的官職。
  • 野人:指平民百姓,或指隱居不仕的人。

繙譯

燈花爲何如此歡喜,酒色碧綠正與我相親。 醉意中任由自己成爲客旅,詩篇寫成後感覺有如神助。 戰爭的景象仍在眼前,儒家的學問怎能用來謀生。 共同被微小的官職束縛,低頭感到愧對那些自由的野人。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杜甫在戰亂時期的心境與処境。詩中“燈花何太喜,酒綠正相親”以燈花和酒綠爲引子,表達了他對平靜生活的渴望和對現實的不滿。後句“醉裡從爲客,詩成覺有神”則展現了他在醉酒中尋求慰藉,以及詩歌創作帶來的精神寄托。詩的最後兩句“兵戈猶在眼,儒術豈謀身。共被微官縛,低頭愧野人”深刻反映了杜甫對戰爭的無奈、對儒學無法應用於現實的感慨,以及對官場束縛的厭倦和對自由生活的曏往。整首詩情感深沉,語言簡練,充分展現了杜甫詩歌的現實主義風格和深刻的人生感悟。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

杜甫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