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夜啼

城上歸時晚,庭前宿處危。 月明無葉樹,霜滑有風枝。 啼澀飢喉咽,飛低凍翅垂。 畫堂鸚鵡鳥,冷暖不相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宿處(sù chù):住宿的地方。
  • 啼澀(tí sè):形容鳥叫聲嘶啞。
  • 飢喉咽(jī hóu yān):因飢餓而喉嚨乾澀。
  • 飛低(fēi dī):飛得低,指鳥兒因寒冷而飛不高。
  • 凍翅垂(dòng chì chuí):因寒冷翅膀下垂,無法飛翔。
  • 畫堂(huà táng):裝飾華麗的廳堂。
  • 鸚鵡鳥(yīng wǔ niǎo):一種能模仿人說話的鳥。

翻譯

傍晚時分,我回到城上的住所,庭院前的住宿之地顯得有些危險。月光下,沒有葉子的樹顯得格外明亮,霜凍使得樹枝滑溜,風吹過時更加明顯。鳥兒的叫聲嘶啞,因爲飢餓喉嚨乾澀,它們因寒冷而飛得低,翅膀因凍僵而下垂。在裝飾華麗的廳堂裏,鸚鵡鳥卻感受不到外面的冷暖,與外界完全隔絕。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比城外寒冷的自然環境和城內溫暖舒適的場景,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界生靈的同情以及對人類社會冷漠的批評。詩中「月明無葉樹,霜滑有風枝」描繪了冬夜的淒涼景象,而「啼澀飢喉咽,飛低凍翅垂」則生動地表現了鳥兒的艱難生存狀態。最後兩句「畫堂鸚鵡鳥,冷暖不相知」則諷刺了人類對自然界苦難的無知與漠視。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反映了白居易對社會現實的深刻關注和人文關懷。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坐落於洛陽市郊。白園(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陽城南香山的琵琶峯。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