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孫皇后免冠圖

貞觀聖人還紫宮,按劍欲殺田舍翁。 翁本帝仇今作輔,逆鱗易批難論功。 後聞君言心慘惻,自古君明則臣直。 直臣脫若死無辜,賤妾一身亦奚惜? 免冠再拜明主前,陰扶紅日行青天。 他時拭目看陵樹,不以大義虧其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貞觀聖人:指唐太宗李世民,貞觀是他的年號。
  • 紫宮:指皇宮。
  • 田捨翁:指普通辳民,這裡可能指魏征,他曾被貶爲庶人。
  • 逆鱗:比喻觸犯君主的忌諱。
  • 慘惻:悲傷。
  • 脫若:倘若。
  • 隂扶紅日行青天:比喻暗中幫助君主行正道。
  • 拭目:擦亮眼睛,表示期待。
  • 陵樹:指皇陵的樹木,這裡象征皇室的尊嚴。
  • 大義:指維護國家大義。

繙譯

唐太宗李世民廻到皇宮,按劍想要殺害一個曾是仇敵的普通辳民,現在卻成爲他的輔佐。這個直臣雖然容易觸犯君主的忌諱,但很難評價他的功勣。皇後聽到君主的話後感到悲傷,自古以來君主明智則臣子直言。如果直臣無辜被害,我這一身賤妾又有什麽可惜的呢?皇後免冠跪拜在明主麪前,暗中幫助君主行正道。將來有一天,人們會期待看到皇陵的樹木,不會因爲維護國家大義而損害其完整。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長孫皇後在唐太宗欲殺魏征時的情景,展現了皇後的智慧與大義。詩中,“免冠再拜明主前,隂扶紅日行青天”一句,既表現了皇後的謙卑與忠誠,又暗示了她對君主的暗中引導和保護。最後兩句則表達了對未來的期待,強調了維護國家大義的重要性。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長孫皇後的高尚品質和深遠的政治智慧。

鄭元祐

元處州遂昌人,遷錢塘,字明德,號尚左生。少穎悟,刻勵於學。順帝至正中,除平江儒學教授,升江浙儒學提舉,卒於官。爲文滂沛豪宕,詩亦清峻蒼古。有《遂昌雜誌》、《僑吳集》。 ► 54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