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道士求榿林詩

地移淮橘多成枳,人說江梅竟是楠。 蜀木似榿成底用,盛時名字落江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淮橘:原產於淮河流域的橘樹,此處指橘樹移植到其他地方後。
  • (zhǐ):一種植物,果實酸澀,與橘相似但品質較差。
  • 江梅:原指江南地區的梅花,此處指被誤認爲是楠木。
  • :一種珍貴的木材,質地堅硬,常用於建築和傢俱。
  • 蜀木:指四川地區的木材。
  • 榿(qī):一種樹木,木材輕軟,用途有限。
  • 底用:有何用處。
  • 盛時:指榿木在江南地區的盛行時期。

翻譯

淮河流域的橘樹移植到其他地方後,大多變成了品質較差的枳;人們說江南的梅花,竟然被誤認爲是珍貴的楠木。四川的木材雖然像榿木,但實際上用途有限;在江南地區,榿木的名字雖然盛行一時,但終究沒有太大的實際價值。

賞析

這首詩通過淮橘變枳、江梅誤楠的比喻,諷刺了人們對事物本質的誤解和盲目追求。詩中提到的蜀木似榿,實際上並無大用,反映了作者對事物實用價值的重視。最後一句「盛時名字落江南」,則暗示了名聲與實際價值之間的差距,表達了對浮華不實的批判。整首詩語言簡練,寓意深刻,體現了戴表元對社會現象的敏銳觀察和獨到見解。

戴表元

戴表元

宋元間慶元奉化人,字帥初,一字曾伯,號剡源。七歲學古詩文,多奇語。宋鹹淳七年進士,授建康府教授。元初,授徒賣文爲生。成宗大德中,年已六十餘,以薦起爲信州教授,調婺州,以疾辭。爲文清深雅潔,東南文章大家皆歸之。有《剡源文集》。 ► 48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