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文尚書 · 商書 · 西伯戡黎
殷始咎周,周人乘黎。祖伊恐,奔告於受,作《西伯戡黎》。
西伯既戡黎,祖伊恐,奔告於王。曰:“天子!天既訖我殷命。格人元龜,罔敢知吉。非先王不相我後人,惟王淫戲用自絕。故天棄我,不有康食。不虞天性,不迪率典。今我民罔弗欲喪,曰:‘天曷不降威?’大命不摯,今王其如臺?”
王曰:“嗚呼!我生不有命在天?”祖伊反曰:“嗚呼!乃罪多,參在上,乃能責命於天?殷之即喪,指乃功,不無戮於爾邦!”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神符山鄉:指偏遠的山鄉。
- 避寇:躲避盜賊或戰亂。
- 效杜少陵同谷七歌:模仿杜甫在同谷所作的七首詩的風格。
- 黎氏子:指詩人自己。
- 攜書積歲:帶着書籍,長時間。
- 辭故里:離開故鄉。
- 苜蓿盤:苜蓿製成的食物,這裏指簡單的食物。
- 圖史:圖書和歷史書籍。
- 官閒:官職清閒。
- 歸未得:未能回家。
- 轉徙:遷移,流浪。
- 荒山裏:荒涼的山中。
- 激揚:激昂,激動。
- 青春:年輕時期。
- 留他鄉:留在異鄉。
翻譯
有客人啊,是黎家的兒子,帶着書籍長時間離開了故鄉。白天吃的是陽光下的苜蓿,夜晚燈下風露中親近圖書和歷史。 做了三年清閒的官卻未能回家,因爲躲避盜賊而流浪在荒涼的山中。唉,這首歌啊,歌聲激昂,年輕時光陪伴我留在異鄉。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黎伯元在動盪時期的生活狀態和情感體驗。詩中,「攜書積歲辭故里」展現了詩人對知識的執着和對故鄉的眷戀;「朝食日照苜蓿盤,夜燈風露親圖史」則通過對比日常生活的簡樸與對學問的熱愛,突顯了詩人的清高與孤獨。後兩句「三年官閒歸未得,避寇轉徙荒山裏」直接表達了詩人因戰亂而無法歸家的無奈與苦悶。最後,「嗚呼一歌兮歌激揚,青春伴我留他鄉」以激昂的歌聲抒發了詩人對青春流逝和異鄉漂泊的感慨。整首詩情感深沉,語言簡練,體現了詩人對時代動盪的深刻感受和對個人命運的無奈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