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智者寺

四圍鬆是祇園樹,三面山開舍衛城。 遊子心隨仙境化,老禪詩似石泉清。 幾人邂逅有今日,半載趑趄成此行。 安得盡拋身外事,長年來此學無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祇園:指彿教聖地,這裡特指智者寺。
  • 捨衛城:彿教傳說中的城市,這裡比喻智者寺周圍的環境。
  • 遊子:旅行者,這裡指作者自己。
  • 仙境:比喻智者寺周圍的美景。
  • 老禪:指智者寺中的老僧。
  • 石泉:山間的清泉,比喻老僧的詩清新如泉水。
  • 邂逅:偶然相遇。
  • 趑趄(zī jū):猶豫不前,這裡指作者猶豫了很久才決定來此。
  • 無生:彿教術語,指超越生死的境界。

繙譯

四周的松樹是這彿教聖地的象征,三麪的山巒敞開了如捨衛城般的環境。我這遊子的心隨著這仙境般的美景而飄渺,智者寺的老僧的詩句清新如山間的石泉。有多少人能像我今日這樣偶然相遇,我猶豫了半年才終於成行。我多麽希望能拋開世間的一切事務,長年來此學習超越生死的境界。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智者寺的甯靜美景和作者對彿教境界的曏往。詩中,“四圍松是祇園樹,三麪山開捨衛城”以景入詩,形象地勾勒出了智者寺的自然環境,同時也隱喻了彿教的清淨與莊嚴。後句“遊子心隨仙境化,老禪詩似石泉清”則表達了作者對智者寺的深切感受,以及對老僧詩作的贊賞。最後兩句“安得盡拋身外事,長年來此學無生”直抒胸臆,表達了作者想要遠離塵囂,追求精神超脫的強烈願望。整首詩語言清新,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彿教文化的敬仰和對精神自由的曏往。

鮮于樞

鮮于樞

元大都人,字伯機,號困學山民,又號西溪子、寄直道人。世祖時曾官兩浙轉運使經歷。辭歸,居錢塘西溪,築困學齋。起爲江浙行省都事,後以太常寺典簿致仕。善詩文,工書畫。尤工草書,酒酣吟詩作字,奇態橫生,趙孟頫極推重之。有《困學齋雜錄》、《困學齋詩集》。 ► 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