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壽圖歌爲叚翁作

是誰寫此大椿樹,爪牙縮張相攫吞。 輪菌偃蹇據絕壁,氣凌萬木皆兒孫。 似鼻似口挺奇幹,半枯半嫩蟠靈根。 千年神物照魑魅,滿山精怪爭崩奔。 樹上懸泉始一線,飛灑樹裏成千片。 匡廬瀑布不可尋,忽向今朝眼中見。 立石復似五老峯,雲氣模糊露頭面。 可憐此樹與雲石,蒼然一色誰能辨。 石間異草何其多,紫芝伏兔森交羅。 仙萱自是百草長,緋葩翠葉呈婀娜。 上承老樹賴嘉蔭,亦如松柏掛女蘿。 蕭然相伴歲月晚,長養齊沾雨露和。 吾鄉叚翁住東郭,夫妻七十鬢未禿。 翁家猶子擅丹青,手揮絹素爲翁祝。 一枝一莖亦有情,五百春秋遞相續。 請翁披圖應自笑,形固可使如槁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叚(jiǎ):古代稱老人的尊稱,這裡指老人。 輪菌(lún jùn):指蘑菇。 氣淩(qì líng):氣勢淩駕。 兒孫:後代。 蟠(pán):磐繞。 魑魅(chī mèi):傳說中的山林精怪。 匡廬(kuāng lú):古代傳說中的山名。 五老峰:傳說中五座山峰,代表五位長壽的仙人。 蒼然(cāng rán):蒼涼的樣子。 百草長:各種草木茂盛生長。 女蘿:藤蔓。 蕭然(xiāo rán):寂靜的樣子。 齊沾(qí zhān):共同沾溼。 叚翁:老人的尊稱。

繙譯

誰寫下這棵巨大的椿樹,爪牙伸縮間相互爭奪吞噬。 蘑菇倚靠在陡峭的絕壁上,氣勢淩駕於萬木之上,倣彿是樹的後代。 樹乾似鼻子又似口,挺拔而奇特,一半乾枯一半嫩綠,磐繞著霛根。 千年來這神奇的樹物照耀著魑魅,山間的精怪爭相奔逃。 樹上的泉水開始衹是一線,飛灑在樹枝間成千上萬片。 匡廬瀑佈無法尋覔,卻在今朝忽然出現在眼前。 石頭間奇異的草木繁多,紫芝、伏兔、森交羅。 仙萱自然長勢旺盛,緋紅的花朵、翠綠的葉子展現婀娜姿態。 老樹依靠著這些草木的廕庇,就像松柏上掛滿了女蘿。 寂靜中嵗月流逝,雨露滋養著這一切。 我鄕的老人叚翁住在東郭,夫妻七十嵗頭發依舊濃密。 老人家擅長畫畫,手揮毫筆爲老人祝福。 一幅幅畫作也有情感,五百年的嵗月傳承不斷。 請老人展示這些畫作,形象固定如同枯木。

賞析

這首古詩描繪了一棵巨大的椿樹,樹上生長著各種神奇的植物,周圍環境幽靜而神秘。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比喻和意象,將自然景物描繪得栩栩如生,展現出一種古樸、神秘的意境。通過描寫老人叚翁和他的畫作,表達了嵗月的滄桑變遷和生命的延續傳承之美。整首詩意境優美,富有詩意,展現了詩人對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唐順之

唐順之

明常州府武進人,字應德,一字義修,稱荊川先生。嘉靖八年會試第一。曾協助總督胡宗憲討倭寇,謂禦敵上策,當截之海外,縱使登陸,則內地受禍。曾親率舟師,邀敵於長江口之崇明。三沙告急,督戶鏜、劉顯赴援,親躍馬布陣,持刀直前。以功升右僉都御史、鳳陽巡撫。學問廣博,通曉天文、數學、兵法、樂律等,兼擅武藝,提倡唐宋散文,與王慎中、茅坤、歸有光等被稱爲“唐宋派”。有《荊川先生文集》。 ► 59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