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難送王震甫之臨邛省刺史兄

· 徐熥
蜀道本是蠶叢域,古來元不通中國。 秦帝金牛計太奇,五丁費盡開山力。 鬼斧神功山爲開,懸崖絕壁真奇哉。 灩澦瞿塘水勢猛,波流日夜聲喧豗。 中有畏途稱劍閣,羊腸鳥道山形惡。 天梯石棧度偏難,鬼見爲愁蛇爲卻。 猿狖呼羣接臂行,山魈野魅作人聲。 愁雲慘淡日無色,行人此際難爲情。 蜀道之難已如此,臨邛險惡尤無比。 風俗由來似吐番,州城半繞平羌水。 君家伯氏賢大夫,五馬蹀躞專城居。 幾度經過九折阪,寧爲叱馭無回車。 閩蜀山川何隔越,尋兄萬里堪愁絕。 匕首長飛象耳雲,馬頭幾看峨眉月。 於今西北正烽煙,羌笛胡笳聽慘然。 中宵起坐腸空斷,客路思家淚欲連。 蜀道之難應莫嘆,長途惟有加餐飯。 鶺鴒原上正相思,勸君休起鄉關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蠶叢域:指古代蜀地,傳說中蠶叢氏是蜀地的先祖。
  • 秦帝金牛:指秦惠王用金牛計誘使蜀王開通蜀道的故事。
  • 五丁:傳說中的五位力士,被秦惠王派去開通蜀道。
  • 灧澦瞿塘:指長江三峽中的灧澦堆和瞿塘峽,水勢洶湧。
  • 喧豗:喧嘩,這裡形容水聲大。
  • 劍閣:位於四川盆地北部的險要關口。
  • 羊腸鳥道:形容道路狹窄曲折。
  • 天梯石棧:指在懸崖峭壁上開鑿的棧道。
  • 猿狖:猿猴。
  • 山魈野魅:山中的妖怪。
  • 吐番:古代對西藏地區的稱呼。
  • 五馬蹀躞:形容官員出行時的盛況。
  • 九折阪:指道路曲折險峻。
  • 叱馭:駕馭馬車。
  • 匕首長飛象耳雲:形容旅途中的艱險。
  • 峨眉月:指峨眉山上的月亮,這裡代表蜀地。
  • 羌笛衚笳:指西北邊疆的樂器,這裡代表邊疆的戰亂。
  • 鶺鴒原:比喻兄弟情深。

繙譯

蜀道原本是古代蜀地的區域,自古以來就與中國其他地方隔絕。秦惠王用金牛計策巧妙地誘使蜀王開通了蜀道,五位力士費盡全力開辟山路。山峰被鬼斧神工般地劈開,懸崖絕壁真是壯觀。長江三峽中的灧澦堆和瞿塘峽水勢洶湧,水聲日夜喧嘩。其中最危險的道路被稱爲劍閣,道路狹窄曲折,山形險惡。天梯石棧的難度極大,連鬼見了都會愁,蛇見了都會退卻。猿猴成群結隊地行走,山中的妖怪發出人聲。愁雲慘淡,太陽無光,行人在這裡難以表達自己的情感。蜀道的艱難已經如此,而臨邛的險惡更是無與倫比。風俗習慣與吐番相似,州城環繞著平羌水。您的兄長是一位賢明的官員,出行時盛況空前。他曾多次經過曲折險峻的道路,甯願駕馭馬車也不願廻頭。福建與四川的山川有何不同,尋找兄長的萬裡旅途令人愁絕。旅途中的艱險如同長飛的匕首和象耳雲,多次看到峨眉山上的月亮。如今西北邊疆正遭受戰亂,羌笛和衚笳的聲音聽起來令人心痛。半夜起身,思緒空斷,客路上的思鄕之情讓人淚流。蜀道的艱難不應被歎息,長途旅行中衹有多喫些飯。鶺鴒原上正在思唸,勸您不要對鄕關産生遺憾。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蜀道的艱險和旅途的艱辛,通過對自然景觀的生動描繪和對旅途情感的深刻表達,展現了詩人對友人遠行的關切和對蜀道艱險的感慨。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生動的比喻,如“鬼斧神功山爲開”、“灧澦瞿塘水勢猛”等,增強了詩歌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同時,詩人的情感也貫穿始終,從對蜀道艱險的描述到對友人的勸慰,無不躰現出深厚的友情和對旅途艱辛的深刻理解。

徐熥

明福建閩縣人,字惟和。徐?兄。萬曆四十六年舉人。負才淹蹇,肆力詩歌。與弟徐?並有才名,然?以博學稱,熥則以詞采著。有《幔亭集》。 ► 16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