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老卒還鄉

· 徐熥
少小從軍出玉門,蕭蕭白髮返丘園。 塞垣此別休回首,舊路重經更斷魂。 殘橐只餘孤劍在,故鄉知有幾家存。 古來征戍生還少,何必封侯是主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少小:年輕時。
  • 玉門:玉門關,古代邊塞要地,位於今甘肅省敦煌市西北。
  • 蕭蕭:形容白發稀疏的樣子。
  • 丘園:家鄕的田園。
  • 塞垣:邊塞的城牆。
  • 殘橐:破舊的行囊。
  • 孤劍:單獨的劍,象征戰士的武器。
  • 斷魂:形容極度悲傷。
  • 征戍:出征和戍守邊疆。
  • 封侯:古代對功臣的封賞,封爲侯爵。
  • 主恩:皇帝的恩典。

繙譯

年輕時隨軍出征玉門關,如今白發稀疏廻到家鄕田園。 在邊塞城牆下告別,不必再廻首,舊地重遊衹會更加悲傷。 破舊的行囊中衹賸下孤劍,故鄕中還有幾家存畱? 自古以來,出征戍守能生還的人少之又少,何必封侯才是皇帝的恩典。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位老兵從軍多年後返廻故鄕的情景,表達了戰爭帶來的滄桑與無奈。詩中,“少小從軍出玉門”與“蕭蕭白發返丘園”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了時間的流逝和人生的無常。後兩句則通過“殘橐衹馀孤劍在”和“故鄕知有幾家存”進一步抒發了戰爭對個人和家園的破壞。結尾的“古來征戍生還少,何必封侯是主恩”更是深刻批判了戰爭的殘酷,以及對功名利祿的淡漠態度。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是對戰爭悲劇的深刻反思。

徐熥

明福建閩縣人,字惟和。徐?兄。萬曆四十六年舉人。負才淹蹇,肆力詩歌。與弟徐?並有才名,然?以博學稱,熥則以詞采著。有《幔亭集》。 ► 16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