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閩王審知:指五代十國時期閩國的建立者王審知。
- 玉輦:古代帝王的座車,這裏指王審知的座車。
- 霸圖:指王審知的政治野心和計劃。
- 兔穴:兔子的洞穴,比喻荒涼的墓地。
- 寒壟:寒冷的墳墓。
- 魚燈:古代墓中的照明設施,用魚油製成。
- 夜臺:指墓地,因爲墓地常在夜間祭拜,故稱。
- 關河:指國家的邊界和河流。
- 甌越:古代地名,指今浙江一帶,這裏泛指閩國的領土。
- 遺民:指王審知去世後留下的百姓。
- 蘋藻:水草,這裏指祭祀時用的祭品。
- 鼎湖:傳說中黃帝昇天的地方,這裏比喻王審知的墓地。
- 三郎:指王審知,因其排行第三,故稱。
翻譯
玉輦何時離去不再回,千古的霸業圖謀終成灰。 深秋時節,野兔依偎在寒冷的墳墓旁,歲月流逝,墓中的魚燈在夜晚顯得昏暗。 故國的山河依舊,甌越之地仍在,留下的百姓用蘋藻祭奠,鼎湖之畔哀思綿綿。 蓮花峯下,黃昏的月光中,彷彿還能看見三郎王審知的白馬來回。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閩王審知墓地的描繪,表達了對歷史變遷的感慨和對英雄逝去的哀思。詩中運用了對比和象徵的手法,如「玉輦」與「霸圖」成灰,「兔穴」與「寒壟」,「魚燈」與「夜臺」,都強烈地表現了時間的無情和英雄的消逝。最後兩句以月光下的幻象,寄託了對王審知的懷念,意境深遠,情感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