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雲龍山放鶴亭

· 徐熥
疊嶂隱香臺,門當楚水開。 河流幡影去,雲引磬聲來。 寺古龍猶伏,亭空鶴不回。 因尋碑上字,剔盡雨中苔。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曡嶂(dié zhàng):重曡的山峰。
  • 香台:指寺廟中的祭罈或香爐。
  • 門儅:門對著。
  • 楚水:指楚地的河流。
  • 幡影:幡旗的影子。
  • 磬聲:寺廟中敲擊磬發出的聲音。
  • 龍猶伏:指寺廟中的龍形雕刻或裝飾,暗示寺廟古老。
  • 亭空:亭子空無一人。
  • 碑上字:石碑上的文字。
  • 剔盡:清除乾淨。
  • 雨中苔:雨水滋潤下的青苔。

繙譯

重曡的山峰遮掩著香台,寺廟的門正對著楚地的河流。 河流中幡旗的影子隨水流去,雲層間傳來寺廟的磬聲。 古老的寺廟中龍形雕刻依舊,亭子空無一人,仙鶴不再歸來。 爲了尋找石碑上的文字,我清除乾淨了雨水滋潤下的青苔。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登上雲龍山放鶴亭時的所見所感。詩中,“曡嶂隱香台”一句,以山峰的重曡映襯出香台的幽靜,營造出一種超脫塵世的氛圍。“河流幡影去,雲引磬聲來”通過對自然與人文景觀的細膩描繪,展現了寺廟的甯靜與神秘。後兩句“寺古龍猶伏,亭空鶴不廻”則透露出一種時光流轉、物是人非的哀愁。結尾的“因尋碑上字,剔盡雨中苔”則躰現了作者對歷史的追尋和對過往的緬懷,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古跡的敬仰和對歷史的沉思。

徐熥

明福建閩縣人,字惟和。徐?兄。萬曆四十六年舉人。負才淹蹇,肆力詩歌。與弟徐?並有才名,然?以博學稱,熥則以詞采著。有《幔亭集》。 ► 16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