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

· 曹松
東西南北各連空,波上唯留小朵峯。 長與岳陽翻鼓角,不離雲夢轉魚龍。 吸回日月過千頃,鋪盡星河剩一重。 直到劫餘還作陸,是時應有羽人逢。
拼音

所属合集

#洞庭湖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岳陽:指岳陽樓,位於今湖南省岳陽市,俯瞰洞庭湖。
  • 雲夢:古時指洞庭湖一帶的廣大地區。
  • 魚龍:古代神話中的水中生物,這裏比喻洞庭湖中的水族。
  • 日月:太陽和月亮,這裏比喻天上的景象。
  • 星河:銀河,這裏比喻夜空中的星辰。
  • 劫餘:佛教用語,指世界毀滅後的殘餘。
  • 羽人:神話中長有翅膀的仙人。

翻譯

四周都是空曠的天空,洞庭湖波濤之上,只留下小小的山峯。 湖水長久地與岳陽樓相伴,翻涌着鼓角之聲,不離開雲夢這片廣闊的水域,轉動着魚龍。 彷彿能吸回日月,使其在千頃湖面上游過,鋪展的星河似乎也多了一重。 直到世界毀滅後,這裏還能成爲陸地,那時應該會有羽人相遇。

賞析

這首作品以洞庭湖爲背景,描繪了湖的遼闊與神祕。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想象和神話元素,如「魚龍」、「羽人」,增強了詩歌的意境和神祕感。通過對洞庭湖自然景觀的描繪,詩人表達了對這片水域的深厚情感和對自然界的敬畏。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敏銳感知和豐富的想象力。

曹松

曹松,唐代晚期詩人。字夢徵。舒州(今安徽潛山)人。生卒年不詳。早年曾避亂棲居洪都西山,後依建州刺史李頻。李死後,流落江湖,無所遇合。光化四年(901)中進士,年已七十餘,特授校書郎(祕書省正字)而卒。曹松詩作,風格似賈島,工於鑄字煉句。因他生活在社會底層,故同情勞動人民的苦難,憎惡戰爭。 曹松不滿現實但又熱衷功名,多次參加科舉應試,直到昭宗天覆元年(公元901年)才以七十一歲高齡中進士。因同榜中王希羽、劉象、柯崇、鄭希顏等皆年逾古稀,故時稱“五老榜”。曹松被授任校書郎,後任祕書省正字。終因風燭殘年,不久謝世。遺作有《曹夢徵詩集》三卷。《全唐詩》錄其詩一百四十首。 ► 14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