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車參軍江陵

槐花落盡柳陰清,蕭索涼天楚客情。 海上舊山無的信,東門歸路不堪行。 身隨幻境勞多事,跡學禪心厭有名。 公子道存知不棄,欲依劉表住南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槐花:豆科植物槐樹的花朵,夏季開放,花色淡黃。
  • 蕭索:形容景象淒涼、冷落。
  • 楚客:指楚地的旅人或遊子。
  • 海上:這裏可能指遠方或邊疆。
  • 舊山:指故鄉的山川。
  • 無的信:沒有確切的消息。
  • 東門:古代城池的東門,常用來比喻離開或歸途。
  • 幻境:虛幻的境界,比喻世事的虛幻無常。
  • 禪心:修禪的心境,指追求精神上的寧靜與超脫。
  • 公子:對貴族子弟的尊稱。
  • 道存:指道德或學問的存在。
  • 不棄:不放棄,不離棄。
  • :依靠,依賴。
  • 劉表:東漢末年荊州牧,以仁政著稱。
  • 南荊:指荊州,古代中國的一個地區,位於今湖北省一帶。

翻譯

槐花已經落盡,柳樹的陰影顯得格外清涼,這淒涼的秋天讓楚地的旅人感到格外孤寂。遠在海上的故鄉山川,已經很久沒有確切的消息傳來。東門的歸路,實在是難以行走。身處這虛幻的世界,事務繁多讓人疲憊;學習禪心,卻又厭倦了名聲的束縛。公子,你的道德和學問我是知道的,你不會放棄我,我想要依靠你,像劉表那樣在南荊安定下來。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秋天的淒涼景象中,對故鄉的思念和對未來的不確定感。詩中「槐花落盡柳陰清」一句,通過自然景象的描寫,烘托出詩人內心的孤寂與淒涼。後文提到「海上舊山無的信」,表達了對故鄉消息的渴望與無奈。最後,詩人表達了對某位公子的信任與依賴,希望能夠得到庇護,安定下來。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簡練,展現了詩人對安定生活的嚮往和對友情的珍視。

戴叔倫

戴叔倫

戴叔倫,唐代詩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潤州金壇(今屬江蘇)人。年輕時師事蕭穎士。曾任新城令、東陽令、撫州刺史、容管經略使。晚年上表自請爲道士。其詩多表現隱逸生活和閒適情調,但《女耕田行》、《屯田詞》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艱苦。論詩主張“詩家之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於眉睫之前”。其詩體裁皆有所涉獵。今存詩二卷,多混入宋元明人作品,需要仔細辨僞。 ► 27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