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五戒:佛教中指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 佈施:佛教中指施捨財物給他人,以積累功德。
- 十善業:佛教中指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惡口、不兩舌、不綺語、不貪、不嗔、不癡。
- 天人:佛教中指生活在天界的有情衆生,享受天界的福報。
- 有爲:佛教中指有造作、有生滅的一切現象。
- 梵世:佛教中指色界諸天,即天界中的高級層次。
- 法王:佛教中指佛陀,因其掌握佛法,故稱法王。
翻譯
首先必須遵守五戒,才能獲得人身。 如果有財富,應該用來佈施,這樣自身就不會貧窮。 如果修行十善業,就能聽到佛法併成爲天人。 天人的福報有生有滅,來去如同車輪轉動。 即使修行到梵世,也不及一絲真實的境界。 如果再深入談論玄妙的佛法,恐怕會惹得法王生氣。
賞析
這首詩偈強調了佛教中的修行和因果報應思想。通過遵守五戒和修行十善業,人們可以獲得人身並積累功德,最終成爲天人。然而,天人的福報也是有生有滅的,只有追求真實的境界才能超越生死輪迴。最後,詩人提醒人們不要過於追求玄妙的佛法,以免惹得法王生氣,體現了對佛法的敬畏和謙遜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