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無念:心中沒有雜念,達到一種清淨的狀態。
- 清涼寺:此處可能指一個虛構的寺廟,象徵清淨之地。
- 蘊空:內心深處的空靈狀態。
- 五臺:指五臺山,佛教聖地之一,這裏象徵着高深的佛法境界。
- 對鏡:比喻自我反省。
- 心無垢:心中沒有污點,即心境純淨。
- 當情:面對情感。
- 心死灰:心如死灰,不再有情感的波動。
- 妙理:深奧的道理。
- 優曇:優曇花,傳說中的佛花,象徵着稀有和珍貴。
- 空裏開:在空無中綻放,比喻在空靈的心境中領悟真理。
- 無求:沒有慾望和追求。
- 真法眼:真正的佛法洞察力。
- 離相:超越物質形態的束縛。
- 如來:佛教中指佛陀,即覺者。
- 不動:心境不動搖,保持平靜。
- 三災:佛教中的三種災難,即水災、火災、風災,這裏比喻世俗的煩惱和苦難。
翻譯
心中無雜念,如同身處清涼的寺廟;內心空靈,如同五臺山般深邃。 自我反省時心無污點,面對情感時心如死灰。 深奧的道理在心中自然顯現,如同優曇花在空無中綻放。 沒有慾望,擁有真正的佛法洞察力,超越物質形態,見到如來。 如果能這樣修行,心境不動搖,就能超越世俗的煩惱和苦難。
賞析
這首詩偈表達了作者龐蘊對佛教修行境界的深刻理解和嚮往。詩中通過「無念」、「蘊空」等詞語描繪了一種超脫世俗、心境空靈的修行狀態。通過「對鏡心無垢」、「當情心死灰」等句,展現了修行者面對自我和情感時的清淨與超然。最後,詩中提到「無求真法眼,離相見如來」,強調了無慾無求、超越物質形態的重要性,以及通過這樣的修行可以達到的境界。整首詩偈語言簡潔,意境深遠,體現了佛教修行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