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偈

· 龐蘊
中人樂寂靜,下士好威儀。 菩薩心無礙,同凡凡不知。 佛是無相體,何須有相持。 但令心了事,遮莫外人疑。 如人渴飲水,冷暖心自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詩偈:指佛教中的偈頌,是一種詩歌形式的佛教教義表達。
  • 中人:指中等修行水平的人。
  • 寂靜:指內心的平靜和寧靜。
  • 下士:指修行水平較低的人。
  • 威儀:指外在的莊嚴和儀式。
  • 菩薩:指覺悟的有情衆生,即菩薩道的修行者。
  • 無礙:指沒有障礙,自由自在。
  • 同凡:與凡夫相同。
  • 不知:不瞭解,不明白。
  • 無相體:指佛的本質是無形的,超越了形相的限制。
  • 有相持:指執着於外在的形象和形式。
  • 了事:指明瞭事物的真相。
  • 遮莫:即使,儘管。
  • 外人疑:指外界的懷疑和誤解。
  • 如人渴飲水:比喻內心的體驗只有自己最清楚。
  • 冷暖心自知:比喻內心的感受和體驗只有自己能真正理解。

翻譯

中等修行的人喜歡內心的寧靜,而修行較低的人則偏好外在的莊嚴和儀式。菩薩的心境自由無礙,與凡夫無異,但凡夫卻無法理解。佛的本質是無形的,不需要執着於任何形式。只要心中明瞭事物的真相,即使外界有所懷疑也無妨。就像人渴了喝水,水的冷暖只有自己最清楚。

賞析

這首詩偈通過對比中人、下士和菩薩的不同修行態度,闡述了佛教中對於內心修行和外在形式的看法。詩中強調了內心的明瞭和自由無礙的重要性,以及佛的無相本質。最後通過「如人渴飲水,冷暖心自知」的比喻,強調了個人內心體驗的獨特性和不可替代性。整首詩偈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佛教中對於真實自我和內心修行的重視。

龐蘊

唐衡州衡陽人,字道玄。嗜佛法,曾謁僧人石頭。因厭貪俗,沉家財於洞庭,鬻竹器以爲生。後居襄陽,世稱龐居士。工詩。有《詩偈》。 ► 207篇诗文

龐蘊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