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偈

· 龐蘊
出家舍煩惱,煩惱還同住。 癡心覓福田,騃意承救度。 十二因緣管,無繇免來去。 依智不依識,依義不依語。 佛心一子地,蠢動皆男女。 平等如虛空,善惡俱無取。 既不造天堂,誰受三塗苦。 有無盡無餘,乘空能自度。 神作如來身,智作如來庫。 涌出波羅蜜,流通正道路。 渾身加身佛,迷人自不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詩偈:佛教中的一種詩歌形式,用以表達佛教教義或修行體驗。
  • 出家:指離開世俗生活,加入僧團修行。
  • 煩惱:佛教術語,指一切擾亂身心的心理狀態。
  • 癡心:愚昧無知的心。
  • 福田:佛教中指積累功德的地方或行爲。
  • 騃意:愚笨的心意。
  • 十二因緣:佛教中解釋生命流轉的十二個環節。
  • 無繇:無法。
  • 依智不依識:依靠智慧而非表面的認識。
  • 依義不依語:重視意義而非文字。
  • 佛心一子地:佛的心如同只有一個孩子的母親,對所有衆生都充滿慈悲。
  • 蠢動:指一切有生命的衆生。
  • 平等如虛空:平等無差別,如同虛空一樣廣大無邊。
  • 善惡俱無取:不分別善惡,不執着於任何一端。
  • 三塗:指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
  • 有無盡無餘:指一切法都是空,沒有實體。
  • 乘空能自度:依靠空性智慧自我解脫。
  • 如來身:佛的身體。
  • 如來庫:佛的智慧。
  • 波羅蜜:佛教中指達到彼岸的六種修行方法。
  • 流通正道路:傳播正確的修行道路。
  • 渾身加身佛:全身心投入佛的修行。
  • 迷人自不悟:迷惑的人自己無法覺悟。

翻譯

離開世俗生活去修行,煩惱卻依舊伴隨。 愚昧地尋求功德之地,笨拙地希望得到救贖。 生命的流轉受十二因緣的支配,無法逃避生死輪迴。 應該依靠智慧而非表面的認識,重視意義而非文字。 佛的心如同只有一個孩子的母親,對所有衆生都充滿慈悲。 一切有生命的衆生都是平等的,如同虛空一樣廣大無邊。 不分別善惡,不執着於任何一端。 既然不造作天堂,誰又會承受三惡道的苦難。 一切法都是空,沒有實體,依靠空性智慧自我解脫。 神性成就佛的身體,智慧成就佛的智慧。 涌出六種修行方法,傳播正確的修行道路。 全身心投入佛的修行,迷惑的人自己無法覺悟。

賞析

這首詩偈深刻地表達了佛教的核心教義,強調了出家修行的真諦並非逃避煩惱,而是要通過智慧和慈悲來超越煩惱。詩中提到的「依智不依識,依義不依語」體現了佛教對內在智慧和真實意義的重視,而非表面的文字和形式。此外,詩偈還強調了平等、無我、空性等佛教理念,以及通過修行達到解脫的重要性。整體上,這首詩偈是對佛教修行道路的精煉闡述,對修行者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龐蘊

唐衡州衡陽人,字道玄。嗜佛法,曾謁僧人石頭。因厭貪俗,沉家財於洞庭,鬻竹器以爲生。後居襄陽,世稱龐居士。工詩。有《詩偈》。 ► 207篇诗文

龐蘊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