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偈

· 龐蘊
寅朝飲稀粥,飯後兩束薪。 貨得二升米,支我有餘身。 身無飢火逼,安餘無相神。 神安佛土淨,內外絕埃塵。 無間說般若,豁達啓關津。 火燒家計盡,全成無事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寅朝(yín zhāo):早晨,寅時爲早晨3點到5點。
  • 稀粥:稀薄的粥。
  • 束薪:捆綁的柴火。
  • 貨得:換得。
  • :維持。
  • 有餘身:身體有餘,即身體安康。
  • 飢火:飢餓的感覺。
  • 安餘:安然。
  • 無相神:無形的神靈,這裏指內心的平靜與安寧。
  • 神安:心靈安寧。
  • 佛土淨:佛教中的淨土,指清淨無染的地方。
  • 內外:內心和外界。
  • 埃塵:塵埃,比喻煩惱和雜念。
  • 無間說:不斷地講述。
  • 般若(bō rě):佛教術語,指智慧。
  • 豁達:心胸開闊。
  • 啓關津:開啓通往智慧的門戶。
  • 家計盡:家中的財產耗盡。
  • 無事人:無憂無慮的人。

翻譯

清晨喝稀粥,飯後拾兩捆柴。 換來二升米,維持我安康的身體。 身體沒有飢餓的逼迫,心靈安然,無形的神靈安寧。 心靈安寧,佛土清淨,內心和外界都無塵埃。 不斷講述智慧,心胸開闊,開啓智慧之門。 家中的財產被火燒盡,我成了無憂無慮的人。

賞析

這首詩偈通過描述一個簡單的生活場景,表達了作者對簡樸生活的滿足和對精神世界的追求。詩中,「寅朝飲稀粥,飯後兩束薪」描繪了作者清貧而自足的生活狀態,而「貨得二升米,支我有餘身」則進一步體現了作者對物質需求的淡泊。後文通過「神安佛土淨,內外絕埃塵」等句,展現了作者內心的寧靜和對佛教智慧的嚮往。最後,「火燒家計盡,全成無事人」一句,以家財盡失爲喻,表達了作者對物質世界的超然態度,以及對精神自由的追求。整首詩偈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體現了唐代隱逸詩人的生活哲學和精神追求。

龐蘊

唐衡州衡陽人,字道玄。嗜佛法,曾謁僧人石頭。因厭貪俗,沉家財於洞庭,鬻竹器以爲生。後居襄陽,世稱龐居士。工詩。有《詩偈》。 ► 207篇诗文

龐蘊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