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醍醐(tí hú):佛教用語,指最高的佛法或智慧。
- 三毒:佛教術語,指貪、嗔、癡三種煩惱,是衆生輪迴的根本原因。
- 嗅:聞。
- 酥酪氣:指奶製品的香味,這裏比喻世俗的誘惑。
- 如意珠:佛教中的寶珠,能滿足人的一切願望,比喻真正的智慧。
- 劫火:佛教中指世界毀滅時的大火。
- 不然:不燃燒。
- 泛海浪中浮:比喻在世俗的波濤中漂浮不定。
- 強索者:指那些貪婪追求世俗慾望的人。
- 他奴:指成爲他人或世俗慾望的奴隸。
翻譯
要想獲得真正的智慧,必須去除貪、嗔、癡這三種煩惱。 當你聞不到世俗的誘惑之香,就能見到真正的智慧之珠。 即使世界毀滅的大火也無法燒燬它,它在世俗的波濤中依然穩固。 那些曾經貪婪追求的人,現在卻成了世俗的奴隸。
賞析
這首詩偈通過對比世俗的誘惑與真正的智慧,強調了去除煩惱、追求智慧的重要性。詩中運用了佛教的象徵和比喻,如「醍醐」、「如意珠」等,形象地描繪了智慧的珍貴與世俗的虛妄。通過「劫火」與「泛海浪中浮」的對比,突出了智慧的永恆與世俗的變幻無常。最後,以「強索者」與「他奴」的轉變,警示人們不要被世俗慾望所束縛,而應追求內心的真正自由與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