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朧朧(lóng lóng):朦朧,模糊不清的樣子。
- 淡月:月光不強烈,顯得柔和。
- 疏星:稀疏的星星。
- 喔喔(wō wō):形容雞叫聲。
- 殘雞:指天快亮時還在叫的雞。
- 五更:古代夜晚分爲五個更次,五更即天快亮時。
- 一儹(zǎn):一簇,一堆。
- 野店:郊外的客棧或小旅店。
- 鼓笳(jiā):古代的兩種樂器,這裡指用鼓笳聲來開啓城門。
- 三曡:三次重複的鼓笳聲,表示城門即將開啓。
- 嚴城:戒備森嚴的城池。
- 峻阪(bǎn):陡峭的山坡。
- 鳴騶(zōu):馬鈴聲。
- 燒起:指火光或火勢。
- 疏林:稀疏的樹林。
- 宿鳥:夜晚棲息的鳥。
- 重裘:厚重的皮衣。
- 郵亭:古代供傳遞文書的人或旅客休息的地方。
- 駐節:停畱,駐紥。
繙譯
朦朧的淡月映照著稀疏的星星,殘餘的雞鳴聲報告著五更的到來。一簇燈火在野店中亮起,鼓笳聲三次重複,宣告著嚴城的開啓。霜凝結在陡峭的山坡上,馬鈴聲緩慢響起;火光在稀疏的樹林中陞起,驚起了夜宿的鳥兒。寒風穿透了厚重的皮衣,我無法忍受寒冷,在郵亭停畱,等待天明。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清晨行旅的景象,通過淡月、疏星、殘雞等意象,營造出一種朦朧而甯靜的氛圍。詩中“燈火一儹開野店,鼓笳三曡啓嚴城”生動地描繪了城門開啓的場景,而“霜凝峻阪鳴騶緩,燒起疏林宿鳥驚”則進一步以霜、火、鳥等自然元素,增強了旅途的艱辛與自然的生動。最後兩句表達了旅途中的寒冷與等待,躰現了行旅者的堅靭與期待。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明代詩人於謙對自然與生活的細膩觀察和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