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文忠公木石山谷題曰遺墨雖存萬事非白頭添我數莖絲晚來天柱倚空碧卻似金門初見時崇寧乙酉五月廿八日皖口舟
東坡先生白玉堂,嬉笑怒罵皆文章。
南遷再謫過儋耳,笠屐行歌煙瘴鄉。
平生節義應自許,皦若烈日當空明。
一朝騎龍居帝旁,遺墨散落人間藏。
經營意匠入遐思,掘筆風雨翻濤江。
金鏃飲羽猛獸伏,鐵網出海珊瑚長。
白頭門客太史黃,掛席皖口南風涼。
仰瞻天柱嗟往事,二十八字鏘琳琅。
兩公書法宗鐘王,龍跳虎臥鸞迴翔。
如何宣和不見錄,有愧京下名相望。
昔陪外史龍井陽,壁間墨君兀老蒼。
祝融騎之上天去,撫卷興懷憎慨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蘇文忠公:指蘇軾,北宋文學家、書畫家,諡號文忠。
- 木石山谷:指蘇軾的書法作品。
- 遺墨:指留下的書法作品。
- 萬事非:指世事變遷,一切已非。
- 白頭:指年老。
- 天柱:指高聳入雲的山峯。
- 金門:指皇宮的門。
- 崇寧乙酉:宋徽宗崇寧年間的乙酉年。
- 皖口:地名,今安徽省安慶市。
- 東坡先生:蘇軾的別號。
- 白玉堂:指蘇軾的居所。
- 南遷再諫:指蘇軾因政治鬥爭被貶至南方。
- 儋耳:地名,今海南省儋州市。
- 笠屐:指戴笠穿屐,形容生活簡樸。
- 煙瘴鄉:指南方多瘴氣的地區。
- 皦若:明亮如。
- 騎龍居帝旁:指蘇軾曾任翰林學士,接近皇帝。
- 經營意匠:指精心構思。
- 掘筆:指用筆。
- 金鏃飲羽:形容書法筆力雄健。
- 猛獸伏:比喻書法氣勢磅礴。
- 鐵網出海:比喻書法作品珍貴。
- 珊瑚長:比喻書法作品美麗。
- 白頭門客:指年老的門客。
- 太史黃:指黃庭堅,北宋文學家、書法家。
- 掛席:指乘船。
- 天柱嗟往事:指回憶往事。
- 鏘琳琅:形容書法作品聲音清脆悅耳。
- 鐘王:指鍾繇和王羲之,古代著名書法家。
- 龍跳虎臥:形容書法筆勢生動。
- 鸞迴翔:形容書法筆勢優美。
- 宣和:宋徽宗的年號。
- 不見錄:指未被收錄。
- 京下:指京城。
- 外史:指官職。
- 龍井陽:地名,指龍井山。
- 墨君:指書法作品。
- 兀老蒼:形容書法作品古樸。
- 祝融:古代神話中的火神。
- 撫卷興懷:指翻閱書法作品,引發感慨。
翻譯
東坡先生在白玉堂中,他的嬉笑怒罵都成了文章。他因政治鬥爭被貶至南方,再次被貶到海南的儋耳,戴着笠,穿着屐,行走在充滿煙瘴的鄉間。他自許平生節義,其光明磊落如同烈日照耀天空。一旦他騎着龍,居於皇帝身旁,他的書法作品便散落人間,被珍藏。他精心構思,用筆如風雨翻江,筆力雄健如金箭飲羽,氣勢磅礴如猛獸伏地,書法作品珍貴如鐵網出海的珊瑚。年老的門客黃庭堅,乘船在皖口,南風涼爽。他仰望天柱山,感嘆往事,二十八個字如同琳琅之聲。兩位先生的書法宗承鍾繇和王羲之,筆勢生動如龍跳虎臥,優美如鸞鳥迴翔。爲何在宣和年間未被收錄,實在有愧於京城中的名聲。昔日我曾陪同外史在龍井山,壁間掛着古樸的書法作品。祝融騎着它上天去了,我翻閱這些作品,感慨萬分。
賞析
這首作品讚頌了蘇軾和黃庭堅的書法藝術,通過對比他們的生活境遇和書法成就,表達了作者對兩位文人的敬仰之情。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比喻和形象的描寫,如「金鏃飲羽猛獸伏」和「鐵網出海珊瑚長」,生動地展現了書法的雄渾與美麗。同時,詩中也透露出對書法藝術傳承和記錄的遺憾,反映了作者對文化藝術的深刻思考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