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龍人日山行

坡阪屢崇卑,上馬復下馬。 老懷雖雲壯,奈此筋力寡。 解鞍憩繁陰,紆鬱聊自寫。 所遭無仙凡,所思何取捨。 蒼藤綴流蘇,鳴禽詠風雅。 白雲自西來,故作忘形者。
拼音

所属合集

#人日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人日:農曆正月初七。
  • 坡阪:山坡。
  • 屢崇卑:多次高低起伏。
  • 紆鬱:心情鬱結。
  • 流蘇:下垂的穗子,裝飾品。
  • 鳴禽:鳴叫的鳥。
  • 風雅:指優美的詩文或藝術。
  • 忘形者:指超脫形骸的人,即仙人。

翻譯

在農曆正月初七,我行走在山間,山坡多次高低起伏,我上馬又下馬。雖然我年老的心志依然強壯,但奈何體力已經不足。我解下馬鞍,在繁茂的樹蔭下休息,心情鬱結,只能自己排解。我所遇到的人不分仙凡,我所思考的又該如何取捨。蒼翠的藤蔓點綴着流蘇般的裝飾,鳴叫的鳥兒彷彿在吟詠風雅的詩篇。白雲從西方飄來,它們像是忘記了形骸的仙人。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作者在人日山行的所見所感,通過「坡阪屢崇卑,上馬復下馬」展現了山路的崎嶇和旅途的艱辛,而「老懷雖雲壯,奈此筋力寡」則表達了作者對年老體衰的無奈。詩中「解鞍憩繁陰,紆鬱聊自寫」透露出作者在自然中尋求心靈慰藉的願望。後半部分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如「蒼藤綴流蘇,鳴禽詠風雅」,展現了山中的寧靜與美好,而「白雲自西來,故作忘形者」則寄託了作者對超脫塵世的嚮往。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的熱愛和對人生的深刻感悟。

烏斯道

元明間浙江慈溪人,字繼善。烏本良弟。與兄俱有學行。長於詩,意興高遠,飄逸出羣。尤精書法。洪武初得有司薦,爲永新縣令,有惠政。後坐事謫戍定遠。放還,卒。有《秋吟稿》、《春草齋集》。 ► 31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