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王主事希範

正喜南官秩任榮,俄驚天上玉樓成。 逍遙一笑騎鯨去,寂寞何年化鶴鳴。 聖主恩深歸旅櫬,嚴尊淚盡哭銘旌。 懸知瘞玉錢塘麓,潮咽無聲江自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南官秩任榮:指在南方擔任官職的榮耀。
  • 玉樓成:比喻人的去世,傳說中天上的玉樓是神仙居住的地方,這裏指王希範的去世。
  • 騎鯨:比喻仙逝,古代傳說中仙人騎鯨昇天。
  • 化鶴鳴:比喻仙人或高人的逝世,傳說中仙人可以化鶴飛昇。
  • 旅櫬:指在外地去世後運回的棺材。
  • 銘旌:指立在靈柩前標誌死者官職和姓名的旗幡。
  • 瘞玉:埋葬,玉指死者。
  • 錢塘麓:錢塘江邊的山麓,這裏指王希範的墓地。

翻譯

正當欣喜你在南方擔任官職榮耀之時,卻突然驚聞你已如天上玉樓般仙逝。你逍遙一笑,彷彿騎着鯨魚昇天而去,留下的寂寞中,不知何年何月能聽到你化作鶴鳴的迴音。聖明的皇帝對你的恩情深厚,你的靈柩得以歸鄉,而你的親人則淚流滿面,哀悼着你的銘旌。可以想象,你的遺體將被安葬在錢塘江邊的山麓,那時江水咽聲無言,江面依舊橫流。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對王希範逝世的深切哀悼和對他在世時榮耀的回憶。詩中運用了「玉樓成」、「騎鯨」、「化鶴鳴」等富有神話色彩的比喻,形象地描繪了王希範的仙逝,增添了詩意的神祕與超脫。後兩句則轉向現實,描述了皇帝的恩典和家人的悲痛,以及對王希範墓地的想象,情感真摯,意境深遠。整首詩語言凝練,情感深沉,既表達了對逝者的懷念,也體現了對生命無常的感慨。

夏原吉

明江西德興人,遷湖廣長沙府湘陰,字惟哲。洪武二十三年舉人。入太學,擢戶部主事。永樂初進尚書,主持浙西、蘇、鬆治水事。布衣徒步,日夜經劃。七年,兼攝行在禮部、兵部、都察院事。十九年,以諫帝北征沙漠,繫獄。二十二年,成祖死,仁宗即位,獲釋。累進太子少保、兼少傅,尚書如故。宣宗即位後,以舊輔益親重。漢王高煦反,原吉與楊榮勸帝親征平叛。宣德五年,卒官。歷事五朝,外掌度支,內預機務,爲政能持大體。卒諡忠靖。有《夏忠靖公集》。 ► 26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