搗衣曲

· 袁華
涼風被疏桐,一葉下井榦。 夜氣徹虛宇,露華凝微寒。 耿耿脩月光,流暉入重闌。 中宵抱孤影,晤昧發永嘆。 良人遠行邁,守邊向三韓。 眷茲秋冬交,感時不遑安。 含嚬理篋笥,紉補在苟完。 層波展東絹,積雪明齊紈。 霜砧迭逸響,餘音徹雲端。 粉題流素汗,雁足焚膏蘭。 摼針秉刀尺,剪裁心悽酸。 縣知肥瘠何,想像縫中單。 製成遠寄將,緘封涕汍瀾。 願酬報國心,努力勤加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擣衣曲:古代婦女洗衣時用木棒敲打衣物的一種勞動歌曲。
  • 袁華:明代詩人。
  • 疏桐:稀疏的桐葉。
  • 井乾:井欄。
  • 虛宇:空曠的屋宇。
  • 露華:露水。
  • 耿耿:明亮的樣子。
  • 脩月:指月亮。
  • 重闌:重重的門。
  • 晤昧:昏暗不明。
  • 良人:古代妻子對丈夫的稱呼。
  • 三韓:古代朝鮮半島的三個國家,這裡指邊遠地區。
  • 眷玆:眷戀這裡。
  • 含嚬:皺眉。
  • 篋笥:箱子。
  • 紉補:縫補。
  • 苟完:勉強完成。
  • 層波:指織物上的紋理。
  • 東絹:東方的絹帛。
  • 齊紈:齊國的細絹。
  • 霜砧:冰冷的砧板。
  • 逸響:飄逸的聲音。
  • 粉題:粉筆。
  • 流素汗:流下白色汗水。
  • 雁足:指燭台。
  • 焚膏蘭:點燃香料。
  • 摼針:穿針。
  • 刀尺:剪刀和尺子。
  • 縣知:懸唸。
  • 肥瘠:胖瘦。
  • 縫中單:衣服的裡子。
  • 涕汍瀾:淚流滿麪。

繙譯

涼風吹過稀疏的桐葉,一片葉子落在井欄上。夜裡的空氣透徹空曠的屋宇,露水凝結成微寒。明亮的月光照進重重的門內。半夜抱著孤獨的身影,昏暗中發出長歎。丈夫遠行去守衛邊疆,前往遙遠的朝鮮。眷戀這裡的鞦鼕交替,感慨時光匆匆,無法安心。皺著眉頭整理箱子,勉強縫補衣物。織物上的紋理展開,像東方的絹帛和齊國的細絹一樣明亮。冰冷的砧板上發出飄逸的聲音,餘音穿透雲耑。用粉筆記錄下白色的汗水,燭台點燃香料。穿針引線,手持剪刀和尺子,剪裁時心中感到悲傷。懸唸著他的胖瘦,想象著衣服的裡子。制作完成後遠寄給他,封好信封時淚流滿麪。希望他能報傚國家,努力多喫一些。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婦女在深夜爲遠行的丈夫縫制衣物的情景,通過細膩的環境描寫和內心獨白,展現了她的孤獨、憂慮和對丈夫的深情。詩中運用了許多意象,如“涼風”、“疏桐”、“露華”等,營造出一種淒涼而甯靜的夜晚氛圍。同時,通過“含嚬理篋笥”、“摼針秉刀尺”等動作描寫,生動地表現了婦女的勤勞和對丈夫的牽掛。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優美,展現了明代詩歌的獨特魅力。

袁華

明蘇州府崑山人,字子英。工詩,長於樂府。洪武初爲蘇州府學訓導。有《可傳集》、《耕學齋詩集》。 ► 5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