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稊稗(tí bài):指雜草,比喻瑣碎無用之物。
- 莊生:指莊子,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
- 糟粕(zāo pò):指釀酒過程中剩下的渣滓,比喻無用或不重要的部分。
- 吾道:我的學說或主張。
翻譯
我讀了《莊子》中的「稊稗篇」,莊子似乎有所領悟。 如果連糟粕都不保留,我的學說又將在哪裏存在呢?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莊子思想的深刻理解和自我反思。通過「稊稗篇」這一典故,詩人暗示了即使是看似無用的瑣碎之物,也可能蘊含着深刻的道理。詩中的「糟粕苟不存,吾道在何處」則進一步強調了即使是被視爲無用或不重要的部分,也是構成完整學說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種對「道」的全面理解和尊重,體現了詩人對知識的深刻洞察和對學問的嚴謹態度。
唐伯元
明廣東澄海人,字仁卿。萬曆二年進士。歷知萬年、泰和二縣,有惠政。官至南京吏部文選司郎中,佐尚書孫丕揚澄清吏治,苞苴不及其門。受業於永豐呂懷,深疾王守仁新說,上疏反對守仁從祀文廟。有《二程年譜》等。
► 102篇诗文
唐伯元的其他作品
- 《 亭中雪甚有懷舊署趙孟顧鄒諸君子 》 —— [ 明 ] 唐伯元
- 《 大參王如水公復補吾廣 》 —— [ 明 ] 唐伯元
- 《 醉經樓八景鏡湖 》 —— [ 明 ] 唐伯元
- 《 下蔡鎮夜憩文珠寺聞野歌有獻胡山人詩者得江字 》 —— [ 明 ] 唐伯元
- 《 偶憶亡友王藩甫及姜可叔 》 —— [ 明 ] 唐伯元
- 《 東林寺逢安大行小范遊天池不得偕往是夕至九江承徐刺史見招對月次韻寄慨時四月八日也 》 —— [ 明 ] 唐伯元
- 《 乙未春正月二十三日早恭遇上御皇極門覲天下來朝諸侯時有島夷乞封闕下二首 》 —— [ 明 ] 唐伯元
- 《 週中丞再疏乞歸自縉神官軍而下號留不已集杜卻寄 》 —— [ 明 ] 唐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