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借榻:借宿。
- 苕溪:河流名,位於浙江省。
- 慈感寺:寺廟名。
- 城市有山林:指城市中也有幽靜的自然環境。
- 蕭蕭:形容頭髮稀疏。
- 白髮:老年人的頭髮。
- 窗前老:在窗前漸漸老去。
- 漠漠:形容塵土飛揚的樣子。
- 紅塵:指繁華世界,世俗生活。
- 門外深:門外是深深的世俗世界。
- 貝葉:指佛經,因古代印度佛經多寫在貝多羅樹葉上。
- 龍側耳:形容佛經聲音莊嚴,如龍聽聞。
- 珠光:比喻佛經的光輝。
- 蚌傾心:比喻佛經的珍貴,如珍珠般寶貴。
- 道人:指僧人。
- 莫相笑:不要嘲笑。
- 灑松煙:用松煙墨寫字。
- 記重尋:記錄下來以便再次尋找。
翻譯
借宿在苕溪邊的慈感寺,才知城市中也有山林般的幽靜。 窗前的白髮稀疏,我在這裏漸漸老去,門外是塵土飛揚的世俗世界。 佛經在早晨被翻閱,聲音莊嚴如龍聽聞,夜晚佛經的光輝如珍珠般珍貴。 僧人啊,請不要嘲笑我,我只想用松煙墨記錄下這一切,以便再次尋找。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在慈感寺的靜謐體驗,通過對「城市有山林」的感慨,表達了對世俗之外寧靜生活的嚮往。詩中「蕭蕭白髮窗前老」一句,既是對自己老去的自嘲,也透露出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後兩句通過對佛經的描繪,展現了詩人對精神世界的追求。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塵世繁華的超然態度和對內心寧靜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