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嗟來:嗟,嘆詞,表示嘆息或呼喚。這裏指黔敖呼喚饑民來吃粥的聲音。
- 貿貿:形容眼神迷茫,無精打采的樣子。
- 謝之:謝絕。
- 終焉:最終。
- 淮陰:地名,今江蘇淮安市淮陰區。
- 漂母:洗衣的老婦人。
- 王孫:對貴族子弟的稱呼。
翻譯
齊國遭遇饑荒,穀物不熟,民衆都遭受災難。富有的黔敖設立粥棚,呼喚饑民來吃粥,聲音中帶着嘆息。有一位士人眼神迷茫地走過,聽到這樣的呼喚感到羞恥。他謝絕了黔敖的施捨,並且拒絕進食,最終因此而死去。在淮陰的陳地,韓信曾被漂母哀憐,給予食物。大丈夫貴在立功,這些小事何足掛齒。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比兩個歷史故事,表達了作者對於士人尊嚴和立功價值的看法。詩中,黔敖的施捨被士人視爲恥辱,寧願餓死也不接受,體現了士人對於尊嚴的堅守。而韓信雖然曾受漂母之恩,但最終通過立功成就了自己的偉業,顯示了立功的重要性。作者通過這兩個故事,強調了士人應當追求的是立功而非小恩小惠,體現了明代士人的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