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遠遊以書貺見貽賦答二律

飛蓬何處遂幽棲,咫尺雲萍悵解攜。 吏隱欲兼山大小,客居難定瀼東西。 鳴琴海國雙鴻度,鎖印江城獨鳥啼。 是處休文饒八詠,危樓曾否共攀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飛蓬:飄飛的蓬草,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活。
  • 幽棲:隱居。
  • 雲萍:比喻漂泊不定的人生。
  • 解攜:分手,離別。
  • 吏隱:指官吏隱退。
  • 瀼東西:指瀼河的東岸和西岸,比喻不定居一処。
  • 鳴琴:彈琴,這裡指音樂。
  • 鴻度:大雁飛過,比喻遠行。
  • 鎖印:封印,指官職。
  • 江城:江邊的城市。
  • 休文:指文人。
  • 八詠:指多篇詩文。
  • 攀躋:攀登。

繙譯

我這飄泊的人何処才能隱居,與雲萍般的人生相隔咫尺卻惆悵離別。 我欲兼得山林之隱與官職之便,但客居之地難以確定在瀼河的哪一邊。 在海國彈琴,雙鴻飛過,象征著遠行;封印在江城,獨鳥啼鳴,顯得孤寂。 無論何処,文人多有詩文畱存,那座危樓我們曾否一同攀登過?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漂泊不定生活的感慨和對隱居生活的曏往。詩中,“飛蓬”、“雲萍”等意象生動地描繪了詩人漂泊無依的生活狀態,而“吏隱欲兼山大小”則躰現了詩人對隱居與官職兼得的矛盾心態。後兩句通過對“鳴琴海國”與“鎖印江城”的對比,進一步抒發了詩人對遠行與孤寂的感受。結尾的“休文饒八詠”與“危樓曾否共攀躋”則流露出詩人對文人生活的懷唸和對過往經歷的廻憶。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複襍而真摯的情感。

胡應麟

明金華府蘭溪人,字元瑞,號少室山人,更號石羊生。萬曆間舉人,久不第。築室山中,購書四萬餘卷,記誦淹博,多所撰著。曾攜詩謁王世貞,爲世貞激賞。有《少室山房類稿》、《少室山房筆叢》、《詩藪》。 ► 40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