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指葉公枉顧賦謝四章

攬轡千山入畫圖,偏從巖穴問潛夫。 臺端此日冠峨豸,闕下當年舄化鳧。 把臂蓬蒿新白社,關心桃李舊玄都。 天門六翮雄飛近,一盼鹽車在暮途。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攬轡:牽住馬韁,指駕馭馬車。
  • 潛夫:隱居的賢士。
  • 冠峨豸:古代官員的帽子,此処指官員。
  • 潟化鳧:潟(xì),古代的一種鞋;鳧(fú),野鴨。這裡指官員的鞋變成了野鴨,比喻官員退隱。
  • 白社:指隱居的地方。
  • 玄都:道教中指天宮,也指仙境。
  • 六翮:指鳥的翅膀,比喻有才能的人。
  • 鹽車:運鹽的車,比喻辛苦勞作。

繙譯

駕馭馬車穿越千山,美景如畫,卻偏要去巖穴中尋找隱居的賢士。今天在台上戴著高高的官帽,儅年在宮闕下卻變成了野鴨般的退隱。在蓬蒿叢生的隱居地重新相聚,心中卻牽掛著舊日仙境中的桃李。天空中雄鳥的飛翔近在眼前,卻衹能望著運鹽的車在暮色中辛苦前行。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對隱居生活的曏往和對官場生涯的反思。詩中通過“攬轡千山”與“問潛夫”的對比,表達了對隱逸生活的渴望。同時,“冠峨豸”與“潟化鳧”的轉換,反映了詩人對官場生涯的厭倦和對退隱生活的曏往。最後,“天門六翮”與“鹽車暮途”的對比,揭示了詩人對現實與理想的矛盾感受,以及對未來道路的迷茫和無奈。

胡應麟

明金華府蘭溪人,字元瑞,號少室山人,更號石羊生。萬曆間舉人,久不第。築室山中,購書四萬餘卷,記誦淹博,多所撰著。曾攜詩謁王世貞,爲世貞激賞。有《少室山房類稿》、《少室山房筆叢》、《詩藪》。 ► 40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