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郭方伯沈侍御李祠部金大參招集祐聖道館四首

飄零華髮塞門回,結社錢塘闢草萊。 江左才情饒陸謝,梁園賓客擅鄒枚。 含杯象緯中天出,握麈虹霓大澤來。 好爲湖山留勝事,抽毫同上越王臺。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華髮:花白的頭髮。
  • 塞門:邊塞的門,此指邊遠地區。
  • 結社:組織社團或集會。
  • 錢塘:地名,今杭州。
  • 草萊:雜草,荒草。
  • 江左:指長江下游以東地區,即今江蘇一帶。
  • 陸謝:陸機和謝靈運,均爲東晉時期著名文學家。
  • 梁園:東漢梁鴻的園林,後泛指文人的園林。
  • 鄒枚:鄒陽和枚乘,均爲西漢著名文學家。
  • 含杯:飲酒。
  • 象緯:星象經緯,指天文。
  • 握麈:手持麈尾,麈尾是古代文士常用的一種拂塵。
  • 虹霓:彩虹。
  • 大澤:廣闊的湖泊或沼澤。
  • 抽毫:揮筆。
  • 越王臺:古代越王的臺榭,遺址在今浙江紹興。

翻譯

飄零的花白頭髮,從邊塞之地歸來,我們在錢塘組織了一個社團,開闢了一片荒草之地。這裏聚集了江左地區才華橫溢的文人,如同陸機和謝靈運,也有梁園中擅長文學的鄒陽和枚乘。我們飲酒賞月,星象在天空中閃爍,手持麈尾,彩虹般的美景在大澤中展現。爲了留下湖山間的美好記憶,我們揮筆一同登上越王臺。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明代文人胡應麟與友人在錢塘結社的情景,通過對比歷史上的文學巨匠,展現了當時文人的風采和雅集的盛況。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如「華髮」、「草萊」、「虹霓」等,表達了對文學和自然美景的熱愛。結尾提到「抽毫同上越王臺」,不僅展現了文人的才情,也寄託了對美好事物的共同追求和留存記憶的願望。

胡應麟

明金華府蘭溪人,字元瑞,號少室山人,更號石羊生。萬曆間舉人,久不第。築室山中,購書四萬餘卷,記誦淹博,多所撰著。曾攜詩謁王世貞,爲世貞激賞。有《少室山房類稿》、《少室山房筆叢》、《詩藪》。 ► 40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