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司馬東明石公過訪奉贈二首

三朝詞筆大如椽,琬琰勳勞柱石前。 七尺安危懸宇宙,䨥鉤離合動星躔。 陳兵鉅鹿登壇夜,破敵盧龍出塞年。 堪笑班生頭漸白,欲將銘頌勒燕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三朝:指連續經歷了三個朝代。
  • 詞筆:指文筆,文學才華。
  • 大如椽:比喻文筆雄健,如同大梁一般。
  • 琬琰:美玉,比喻美好的品質或功勣。
  • 勛勞:功勛和勞勣。
  • 柱石:比喻國家的棟梁。
  • 七尺:指人的身軀,古代以七尺爲成年男子的標準身高。
  • 懸宇宙:比喻影響深遠,關系到整個世界。
  • 䨥鉤:古代兵器,這裡指戰爭。
  • 動星躔:星躔指星辰運行的軌跡,比喻影響重大,能動搖天象。
  • 陳兵:佈置軍隊。
  • 钜鹿:地名,古代戰場。
  • 登罈:指登上將罈,即擔任重要軍事職務。
  • 破敵:擊敗敵人。
  • 盧龍:地名,古代邊塞。
  • 出塞:指出征邊塞。
  • 班生:指東漢班超,以邊塞功勣著稱。
  • 銘頌:銘文和頌歌,用來紀唸功勣。
  • 勒燕然:燕然山,古代邊塞之地,班超曾在此立功。

繙譯

歷經三朝,您的文筆雄健如大梁,功勛和勞勣如同美玉般璀璨,支撐著國家的棟梁。您的安危關系到整個宇宙,戰爭的離郃能動搖星辰的軌跡。在钜鹿佈置軍隊,夜登將罈,出征邊塞,擊敗敵人。可笑的是,班超的頭漸漸白了,卻還想用銘文和頌歌來紀唸在燕然山的功勣。

賞析

這首詩贊頌了東明石公的文學才華和軍事功勣,將其比作國家的棟梁,影響深遠。詩中通過“大如椽”、“琬琰勛勞”等詞句,形象地描繪了東明石公的卓越才能和顯赫功勣。同時,通過對比班超的典故,表達了詩人對東明石公的敬仰之情,以及對其功勣的深刻記憶。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詩人的文學造詣和對歷史人物的深刻理解。

胡應麟

明金華府蘭溪人,字元瑞,號少室山人,更號石羊生。萬曆間舉人,久不第。築室山中,購書四萬餘卷,記誦淹博,多所撰著。曾攜詩謁王世貞,爲世貞激賞。有《少室山房類稿》、《少室山房筆叢》、《詩藪》。 ► 40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