秣陵春望有作

江左衣冠久已傾,看花誰問鳳凰城。 年年此地逢寒食,歌罷龍蛇淚滿纓。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秣陵(mò líng):古代地名,今南京。 鳳凰城:傳說中鳳凰棲息的地方,比喻美好的地方。 逢寒食:辳歷三月三日,古代的一個節日,也稱“寒食節”。 龍蛇:指權貴顯要的人物。

繙譯

南京的春天景色已經很久沒有了昔日的繁榮,花開時節,誰還會問起昔日的繁華之地。每年寒食節來臨時,在這裡唱歌結束後,權貴們的眼淚便掛滿了衣襟。

賞析

這首古詩描繪了南京春天的景色,反映了時代變遷下的衰落和沉寂。詩人以淒涼的筆觸描繪了昔日繁華的南京如今的蕭條景象,通過描寫寒食節時權貴們的悲傷情緒,表達了對過去榮光的懷唸和對現實的無奈。整首詩意境深遠,寓意豐富,展現了詩人對時代變遷的感慨和對人生滄桑的思考。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