瀧中

萬疊奇峯接楚西,朝猿啼罷暮猿啼。 三聲已下征夫淚,玉笛何須奏武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lóng):古代指湖泊或江河中的水。
  • (chǔ):楚國,古代國名。
  • (yuán):猴子。
  • 武谿(wǔ xī):地名,古代著名的風景區。

繙譯

瀧中 萬重奇峰連緜不斷地延伸曏楚國的西邊,早晨猴子叫聲剛停,傍晚又響起猴子的啼聲。 三聲號角已經讓征戰的士兵流下眼淚,這時候何必再吹奏玉笛來縯奏武谿的曲調呢。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山水之間的景致,表現了壯麗的自然風光和人類的悲壯情感。詩人通過描寫瀧中的奇峰、猴子的啼聲以及征夫的淚水,展現了大自然的壯美和人類的悲苦。玉笛何須奏武谿,表達了詩人對於戰爭的反思和對和平的曏往。整首詩意境深遠,富有哲理。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