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荊軻傳作六首

多事田光苦殉名,匆匆伏劍激荊卿。 英雄不肯言成敗,節俠何知有死生。 皆白衣冠持大斗,盡衝毛髮上長纓。 離觴未半驅車去,風葉哀含變徵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荊軻:古代有名的刺客,刺秦始皇的故事爲後人傳頌。
  • 田光:古代有名的忠臣,爲保護國家利益而被害。
  • 苦叉:古代指刺客。
  • 伏劍:指刺殺。
  • 荊卿:指荊軻。
  • 節俠:指有節操的俠士。
  • 白衣冠:指古代士人的服飾。
  • 大鬭:古代計量器具,用於盛酒。
  • 沖毛發:指頭發竪立的樣子。
  • 長纓:長長的纓絡。
  • 離觴:古代祭祀時的酒器。
  • 變徵聲:指音樂中的一種音調。

繙譯

田光因爲許多事情而苦苦忍受著名譽的折磨,匆匆間就選擇了伏劍,激勵了荊軻。英雄們縂是不願意談論勝敗,而忠臣又怎麽會明白生死的真諦呢。他們身著白色的衣冠,手持著大鬭,頭發竪立,纓絡拖至衣後。還未喝完酒就匆匆駕車離去,風吹動著樹葉,哀怨地傳來變化的音律。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古代忠臣田光和刺客荊軻的故事,表現了他們爲國家、爲理想所做出的犧牲和奉獻。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抒情的語言,展現了古代英雄的風採和忠臣的悲壯。通過對荊軻傳的贊頌,躰現了作者對忠義之士的敬仰和歌頌。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