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春

無端豔陽候,作客向江皋。 西上愁春水,東飛恨伯勞。 庭幃增喜懼,兒女損清高。 垂橐且歸去,閨中憶大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豔陽:指明媚的陽光。
  • 江臯:江邊的高地。
  • 伯勞(bó láo):傳說中的一種鳥,形容其哀鳴。
  • 庭幃(tíng wéi):庭院的帷幔。
  • (tuó):古代的一種背簍。

繙譯

一個春天 無緣的明媚陽光,我作客來到江邊高地。 往西看,春水讓人憂愁;往東望,伯勞的哀鳴讓人心生怨恨。 庭院的帷幔增添了一絲憂慮,兒女們的成長卻減少了清高之氣。 背簍已經打包好準備歸去,我在閨中廻憶起那把大刀。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春天的景象,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孤寂和憂愁。豔陽下的江邊,春水和伯勞的形象被巧妙地運用,反襯出詩人心中的苦悶和不安。庭院的帷幔、兒女的成長以及背簍歸去等細節,都暗示著嵗月的流逝和人生的變遷。整首詩意境深遠,富有禪意,引人深思。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