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仲夏(zhòng xià):夏季中期;燕(yàn):指燕子;梧(wú):指梧桐樹;颼(sōu):風吹過的聲音;鳧藻(fú zǎo):水鳥和水草;柳橋:橋名,也指柳樹所在的橋;弧(hú):指天弧,即天空中的弧形。
翻譯
仲夏時節,燕子們一個個停在高高的梧桐樹上,發出清脆涼爽的鳴叫聲,不感到孤單。煙霧中的水面和人們一起享受着涼爽,就像水鳥和水草在柳橋邊一樣。酒因着炎熱的太陽而變成了冰涼的液體,花朵因炎熱的天氣而躲藏在玉壺裏。瓜果和李子也聚集在河朔地區,秋天深了,人們想要拉弓射天上的弧形。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仲夏時節的景象,通過描寫燕子鳴叫、水面煙霧、柳橋和天弧等元素,展現了夏日的清涼和生機。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夏日美好時光的感慨和讚美。整體氛圍清新明快,讓人感受到夏日的清爽和活力。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