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祁七苞孫

鏡湖佳在鏡湖橋,蘭枻維時奏玉簫。 東市雖然琴散絕,西秦尚未築聲消。 能逢句踐方君子,莫吊湘累只大招。 慷慨肯教生白髮,銜杯且趁落花朝。
拼音

所属合集

#花朝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祁七苞孫(qí qī bāo sūn):古代人名,指詩中的主人公。
  • 蘭綺(lán qǐ):華美的衣裳。
  • 玉簫(yù xiāo):一種用玉制成的簫,古代樂器。
  • 琴散(qín sàn):琴弦斷裂。
  • 西秦(xī qín):指西部的秦國。
  • 句踐(jù jiàn):指句踐,楚國的君主。
  • 湘累(xiāng lěi):指楚國的湘水和累山。
  • 大招(dà zhāo):指大招呼,大聲叫喊。
  • 慷慨(kāng kǎi):豪爽大方。
  • 啣盃(xián bēi):擧起酒盃。
  • 落花朝(luò huā zhāo):指花落的時候。

繙譯

鏡湖橋上風景優美,穿著華美的衣裳吹奏著玉制簫。雖然東市的琴弦已經斷裂,西秦國還未奏響聲音。能夠遇見楚國君主句踐這樣的君子,不要爲楚國的湘水和累山而悲傷呼號。豪爽大方地教導年輕人如何應對白發,擧起酒盃,趁著花瓣飄落的時候。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主人公在鏡湖橋上吹奏玉簫的情景,展現了古代士人的風採和豪情。詩中通過對東市琴散、西秦未築聲消的對比,表達了時代變遷的無常和歷史的滄桑。最後以慷慨豪爽的態度,教導年輕人如何坦然麪對人生百態,展現了主人公的胸懷和風度。整首詩意境優美,寓意深遠。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