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徵書:徵召的文書。
- 謝安:東晉政治家,此處比喻汪伯玉。
- 風塵:比喻世俗的紛擾。
- 愧:感到羞愧。
- 千金爲駿:比喻用重金購買良馬。
- 先骨:先驅者。
- 六月摶鵬:比喻志向遠大。摶(tuán),盤旋。
- 養翰:培養文采。
- 解衣:脫下衣服,表示親近。
- 明主:賢明的君主。
- 負弩:揹負弓箭,表示準備戰鬥。
- 細君:對妻子的稱呼。
- 煙嵐:山間的霧氣。
- 瘴海:指南方多瘴氣的地區。
- 銅柱:古代用來標誌疆界或紀念功績的柱子。
- 墨未乾:墨跡未乾,比喻功績剛剛建立。
翻譯
最終徵召的文書到了謝安那裏,風塵僕僕中不覺得做小官有什麼羞愧。 用千金買來的駿馬只是先驅,六月裏盤旋的大鵬暫時培養文采。 聽說賢明的君主已經脫下衣服表示親近,需要留下準備戰鬥的姿態讓妻子看看。 山間的霧氣和南方多瘴氣的地區也因此增添了色彩,當年建立功績的銅柱墨跡還未乾。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比喻和典故,讚美了汪伯玉的功績和志向。詩中「徵書及謝安」暗示汪伯玉如同謝安一樣受到重用,而「風塵差不愧微官」則表達了他在世俗紛擾中堅守職責的自豪。後兩句以駿馬和大鵬爲喻,展現了汪伯玉的遠大抱負和才華。最後兩句則通過「解衣明主」和「銅柱墨未乾」描繪了君主的賞識和汪伯玉的功績,表達了對他的敬佩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