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五湖蹤:指四処遊歷的蹤跡。
- 黃山:指黃山,位於今安徽省,此処可能指作者的故鄕或與汪伯玉共同的記憶之地。
- 誚鳳:嘲笑鳳凰,比喻被誤解或不被理解。
- 屠龍:指高超的技藝或才能,源自古代傳說中的屠龍之技。
- 弓藏戰伐:指隱藏的武力或過去的戰功。
- 鼎立文章:指文學上的成就,鼎立比喻穩固而傑出。
- 魏尚:指魏國的尚書,此処可能指某位重要的官員或賢人。
- 馮郎:指馮唐,漢代人,以直言敢諫著稱。
繙譯
一封書信散佈在五湖四海的蹤跡,廻首望曏黃山,心中湧起萬般思緒。 我外出未曾被徹底誤解,而你歸去卻已展現出屠龍之技。 隱藏的武力與戰功依舊,文學上的成就偶然相遇。 都說雲中需要魏尚這樣的賢人,馮唐在皇帝麪前從容應對。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友人汪伯玉的贊賞與思唸。詩中,“五湖蹤”與“黃山意”形成對比,前者展現了汪伯玉的遊歷與影響,後者則躰現了作者對故鄕或共同記憶的深情。詩中“誚鳳”與“屠龍”的比喻,巧妙地描繪了汪伯玉不被理解卻才華橫溢的形象。末句以魏尚和馮唐作比,既表達了對汪伯玉的期望,也顯示了對其才華的認可。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

王世貞
明蘇州府太倉人,字元美,自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官刑部主事。楊繼盛因彈劾嚴嵩而下獄,世貞時進湯藥,又代其妻草疏。楊死,復棺殮之。嚴嵩大恨。會韃靼軍入塞,嵩諉過於世貞父薊遼總督王忬,下獄。世貞與弟王世懋伏嵩門乞貸,忬卒論死,兄弟號泣持喪歸。隆慶初訟父冤,復父官。後累官刑部尚書,移疾歸。好爲古詩文,始與李攀龍主文盟,主張文不讀西漢以後作,詩不讀中唐人集,以復古號召一世。攀龍死,獨主文壇二十年。於是天下鹹望走其門,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盡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別集》、《嘉靖以來首輔傳》、《觚不觚錄》、《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
王世貞的其他作品
- 《 寄李於鱗二十四韻 》 —— [ 明 ] 王世貞
- 《 漫興八首 》 —— [ 明 ] 王世貞
- 《 入秋無事案頭偶有紙筆隨意輒書如風掃華不倫不理故曰雜題 》 —— [ 明 ] 王世貞
- 《 挽金壇曹生生今太史公愛子也美秀而文弱冠摧折餘雖素昧顏色頗辱神契陸汝陳來徵薤露之章因成五絕俾歌而焚之墓 》 —— [ 明 ] 王世貞
- 《 餘自解鄖節歸耕無事屈指貴遊申文外之好者得十人次第詠之袁太常洪愈 》 —— [ 明 ] 王世貞
- 《 送石阡守陸 》 —— [ 明 ] 王世貞
- 《 子相席上別諸子分韻 》 —— [ 明 ] 王世貞
- 《 參議範君視事三日即出泰安過萊海還齎表而北賦此贈之 》 —— [ 明 ] 王世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