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香臺:指佛寺中的高臺,常用於供奉香火。
- 毫端:毛筆的尖端,這裏比喻細微之處。
- 獅子:佛教中象徵勇猛和力量的動物,常用於比喻佛法的威力。
- 匣裏:指劍匣,比喻隱藏的力量或才華。
- 蓮花:佛教中象徵純潔和悟性的植物,常用於比喻佛法的清淨。
翻譯
不知是哪兩位道士,來到佛寺的高臺上採摘霞光。 突然間,細微之處顯現出獅子的形象,又驚見劍匣中吐露出蓮花。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兩位道士在佛寺高臺上採摘霞光的神祕場景,通過「毫端出獅子」和「匣裏吐蓮花」的比喻,展現了道士們的超凡脫俗和內在的深厚修爲。詩中運用佛教象徵物獅子和蓮花,增強了詩歌的宗教色彩和哲理意味,表達了作者對道士們高深莫測的敬仰之情。

王世貞
明蘇州府太倉人,字元美,自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官刑部主事。楊繼盛因彈劾嚴嵩而下獄,世貞時進湯藥,又代其妻草疏。楊死,復棺殮之。嚴嵩大恨。會韃靼軍入塞,嵩諉過於世貞父薊遼總督王忬,下獄。世貞與弟王世懋伏嵩門乞貸,忬卒論死,兄弟號泣持喪歸。隆慶初訟父冤,復父官。後累官刑部尚書,移疾歸。好爲古詩文,始與李攀龍主文盟,主張文不讀西漢以後作,詩不讀中唐人集,以復古號召一世。攀龍死,獨主文壇二十年。於是天下鹹望走其門,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盡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別集》、《嘉靖以來首輔傳》、《觚不觚錄》、《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
王世貞的其他作品
- 《 後芳素軒四首 》 —— [ 明 ] 王世貞
- 《 東行訪張伯起不遇飲幼於別館 》 —— [ 明 ] 王世貞
- 《 過普濟廢寺遇秋空上人作 》 —— [ 明 ] 王世貞
- 《 寄調許殿卿左史 》 —— [ 明 ] 王世貞
- 《 惲光世過於鱗邢州見懷出示有答 》 —— [ 明 ] 王世貞
- 《 壽魏鴻臚七帙 》 —— [ 明 ] 王世貞
- 《 二劉宮庶宮洗主試南都並贈一章 》 —— [ 明 ] 王世貞
- 《 諸方警報叢至用成孤憤投寄翁朱二公 》 —— [ 明 ] 王世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