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王孫仲望邀同周公瑕陸成叔登清涼臺分韻得風字
絕磴盤天界,方臺枕法宮。
白龍衡劃塹,丹鷲遠排空。
寶樹青冥底,金莖紫氣中。
曼殊分化跡,石跪遜人工。
嶺似高低鸑,城疑斷續虹。
一依文佛日,四起大王風。
目極神從爽,心清境自同。
諸賢今鮑謝,能益帝都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絕磴:極陡的石階。磴(dèng),石階。
- 天界:指高聳入雲的地方,比喻極高的境界。
- 法宮:指寺廟中的宮殿。
- 劃塹:劃開溝壑。塹(qiàn),壕溝。
- 丹鷲:紅色的鷲鳥,這裏可能指雕像或圖案。
- 排空:高聳入雲。
- 寶樹:佛教中指珍貴的樹木,常用於形容寺廟中的樹木。
- 青冥:青色的天空。
- 金莖:金色的柱子或塔尖。
- 紫氣:吉祥的氣象,常用來形容帝王之氣。
- 曼殊:佛教中的文殊菩薩。
- 石跪:石制的跪拜像。
- 高低鸑:高低錯落的鸑鷟(yuè zhuó),一種傳說中的鳥。
- 斷續虹:斷斷續續的彩虹。
- 文佛日:文殊菩薩的日光。
- 大王風:指帝王的風範或氣勢。
- 鮑謝:指古代的文學家鮑照和謝靈運,這裏比喻當代的賢人。
- 帝都:指京城。
翻譯
我們沿着極陡的石階攀登至天界般高聳的地方,方形的臺子坐落在寺廟的宮殿旁。白龍劃開溝壑,紅色的鷲鳥高聳入雲。寶樹在青色的天空下,金色的柱子在吉祥的紫氣中。文殊菩薩的化身,石制的跪拜像則顯得遜色。山嶺像高低錯落的鸑鷟,城市則像斷斷續續的彩虹。我們依傍着文殊菩薩的日光,感受着帝王的氣勢。目光所及,精神爲之一振,心境自然清明。諸位賢人如同古代的鮑照和謝靈運,能夠增添京城的雄偉。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與友人一同登高望遠的情景,通過豐富的意象展現了壯麗的自然景觀和莊嚴的宗教氛圍。詩中「絕磴」、「天界」、「法宮」等詞語構建了一個高遠神祕的空間,而「白龍」、「丹鷲」、「寶樹」等則增添了詩意的想象。最後通過對「文佛日」和「大王風」的讚美,以及對「鮑謝」的比喻,表達了對友人才華的讚賞和對京城雄偉的嚮往。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高超的藝術表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