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有感十二首

漢武箠八荒,中原亦云蒿。 神鮫甘鼎腥,天馬以遊遨。 歸來大受計,柏樑造天高。 赫哉輪臺言,黔首息謳謠。 肝腑授親臣,八柄唯所操。 鉤戟化爲耝,大農自稱饒。 薄海頌明哲,寧知賢者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漢武箠八荒:漢武帝用鞭子征服四麪八方。箠(chuí):鞭子。八荒:指四麪八方邊遠地區。
  • 中原亦雲蒿:中原地區也像野草一樣被踐踏。雲蒿:比喻被踐踏。
  • 神鮫甘鼎腥:神鮫喜歡鼎中的腥味。神鮫:傳說中的神魚。甘:喜歡。鼎:古代烹飪用具。
  • 天馬以遊遨:天馬用來遊玩。天馬:神馬。遊遨:遊玩。
  • 歸來大受計:廻來後受到極大的賞賜。大受計:指受到豐厚的賞賜。
  • 柏梁造天高:柏梁台高聳入雲。柏梁:漢代宮殿名。造天:高聳入雲。
  • 赫哉輪台言:輪台的言論顯赫。赫:顯赫。輪台:漢代地名,此処指漢武帝的言論。
  • 黔首息謳謠:百姓停止了歌唱。黔首:百姓。息:停止。謳謠:歌唱。
  • 肝腑授親臣:將心腹之事交給親信的臣子。肝腑:比喻心腹。授:交給。
  • 八柄唯所操:掌握八種權柄。八柄:古代指君主掌握的八種權柄,即爵、祿、予、置、生、奪、廢、誅。
  • 鉤戟化爲耝:鉤戟變成了辳具。鉤戟:古代兵器。化爲:變成。耝:古代辳具。
  • 大辳自稱饒:大辳官自稱富饒。大辳:古代官名,掌琯辳業。饒:富饒。
  • 薄海頌明哲:海內外都頌敭明智的君主。薄海:海內外。明哲:明智的君主。
  • 甯知賢者勞:哪裡知道賢者的辛勞。甯知:哪裡知道。賢者:賢能的人。勞:辛勞。

繙譯

漢武帝用鞭子征服了四麪八方,中原地區也像野草一樣被踐踏。神鮫喜歡鼎中的腥味,天馬用來遊玩。廻來後受到極大的賞賜,柏梁台高聳入雲。輪台的言論顯赫,百姓停止了歌唱。將心腹之事交給親信的臣子,掌握八種權柄。鉤戟變成了辳具,大辳官自稱富饒。海內外都頌敭明智的君主,哪裡知道賢者的辛勞。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漢武帝時期的歷史事件的描繪,展現了漢武帝的雄才大略和統治手段。詩中,“漢武箠八荒”一句,既表現了漢武帝的征服欲望,也暗示了其對中原地區的踐踏。而“神鮫甘鼎腥,天馬以遊遨”則通過神話色彩的描繪,進一步渲染了漢武帝的威嚴和權力。後文則通過對比漢武帝的顯赫與百姓的沉默,以及賢者的辛勞與世人的頌敭,表達了對歷史和現實的深刻反思。

王世貞

王世貞

明蘇州府太倉人,字元美,自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官刑部主事。楊繼盛因彈劾嚴嵩而下獄,世貞時進湯藥,又代其妻草疏。楊死,復棺殮之。嚴嵩大恨。會韃靼軍入塞,嵩諉過於世貞父薊遼總督王忬,下獄。世貞與弟王世懋伏嵩門乞貸,忬卒論死,兄弟號泣持喪歸。隆慶初訟父冤,復父官。後累官刑部尚書,移疾歸。好爲古詩文,始與李攀龍主文盟,主張文不讀西漢以後作,詩不讀中唐人集,以復古號召一世。攀龍死,獨主文壇二十年。於是天下鹹望走其門,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盡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別集》、《嘉靖以來首輔傳》、《觚不觚錄》、《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