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望北邙山
遙望北邙山,冢墓鬱相樛。
石獸蹲草間,妖狐誤來求。
斧斤焉施伐,原窞各趨疇。
積泯漸成無,焉能睹其由。
生時藉世贏,跡往神不留。
豈若蓬蒿士,一語爲千秋。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北邙山: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北,東漢、魏、晉的王侯公卿多葬於此。
- 冢墓:墳墓。
- 鬱相樛:形容墳墓衆多,相互糾纏。
- 石獸:古代墓前的石雕獸像。
- 妖狐:傳說中的狐狸精。
- 斧斤:斧頭。
- 施伐:砍伐。
- 原窞:原野中的深坑。
- 趨疇:歸於田地。
- 積泯:逐漸消失。
- 藉世贏:依賴世間的功名利祿。
- 跡往神不留:形跡已逝,精神不存。
- 蓬蒿士:指隱居不仕的人。
翻譯
遙望北邙山,墳墓衆多,相互糾纏。 石獸蹲在草間,妖狐誤來尋找。 斧頭怎能砍伐,原野中的深坑各自歸於田地。 逐漸消失成無,怎能看見其緣由。 生時依賴世間的功名利祿,形跡已逝,精神不存。 不如隱居的士人,一句話便能流傳千秋。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遙望北邙山的景象,抒發了對生死、功名的深刻思考。詩中,「冢墓鬱相樛」描繪了墳墓的密集,暗喻人生的終結;「石獸」與「妖狐」的對比,突顯了生死的虛幻。後文通過對「斧斤」、「原窞」的描寫,表達了世間功名的無常與虛無。最後,詩人以「蓬蒿士」自比,強調了隱逸生活的價值,認爲真正的千秋功名不在於世俗的榮華,而在於精神的傳承。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人生真諦的獨到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