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周公瑕隱君湯沈二比部袁右軍陸山人齊王孫遊清涼寺阻雨不克登臺小飲方丈作
衝雨無繇叩上方,一尊聊溷遠公房。
坐來薜荔時添潤,齋罷茵蔯尚送香。
未借文殊新色界,從呼冠達古輪王。
諸賢蠟屐知無恙,天眼應爲取次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衝雨:冒雨。
- 繇(yóu):通「由」,由於。
- 上方:指佛寺中的高處,通常指塔頂或山頂的佛殿。
- 溷(hùn):打擾,此處意爲逗留。
- 遠公房:指僧人的居所,遠公指高僧。
- 薜荔(bì lì):一種植物,常綠藤本。
- 茵蔯(yīn chén):一種植物,此處可能指香草。
- 文殊:文殊菩薩,佛教中智慧的象徵。
- 色界:佛教術語,指物質世界。
- 冠達:可能指佛教中的輪王,即轉輪聖王,是佛教中理想的君王形象。
- 古輪王:即轉輪聖王。
- 蠟屐(jī):塗蠟的木屐,古代雨天穿着的防滑鞋。
- 天眼:佛教術語,指洞察一切的智慧之眼。
翻譯
冒雨無法登上佛寺的高處,只好在僧房中小酌一番。坐在這裏,薜荔因雨水而更加潤澤,齋後香草的餘香依舊。未能借助文殊菩薩的新世界,只能呼喚古代的輪王。諸位賢士的蠟屐應該無恙,天眼應該會依次補償我們的遺憾。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雨中游寺的情景,表達了因雨未能登高望遠的遺憾,以及在僧房中小聚的閒適。詩中運用了佛教的典故和術語,如「上方」、「文殊」、「色界」、「輪王」等,增添了詩的文化內涵和哲理意味。同時,通過對自然景物的細膩描寫,如「薜荔時添潤」、「茵蔯尚送香」,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美的敏感和欣賞。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和宗教的敬畏與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