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伯吳興董公枉棹海濱道返命進士長君代訪且贈長律飾獎過情愧感之情託之申和

元老三朝鬢未蒼,碧瀾天目供文章。 初將息念歸祗樹,雅有高名在柏樑。 冀北羣羣空騕嫋,淮南字字挾風霜。 書成舊錫黃銀印,夢醒猶疑白玉堂。 善誨門牆多末照,憐才齒頰有餘香。 齊紈忽展銀鉤贈,越錦難輕玉案償。 共道賢良惟一董,可能京兆擬三王。 芃芃蘭桂秋逾茂,藹藹桑榆日未央。 丹穴鳳毛開氣色,清時狐筆借飛揚。 莫言興盡山陰舫,衣帶居然一水鄉。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大宗伯:古代官名,這裏指吳興董公。
  • 枉棹:枉駕,屈尊。
  • 海濱:海邊。
  • 命進士長君:指董公的兒子,進士身份的長子。
  • 長律:長詩。
  • 飾獎:誇獎,讚美。
  • 申和:迴應,和詩。
  • 元老:對資深官員的尊稱。
  • 碧瀾天目:指美麗的風景,這裏比喻董公的文章。
  • 祗樹:佛教中的聖樹,這裏指歸隱。
  • 柏梁:古代宮殿名,這裏指董公的高名。
  • 冀北羣羣:指北方的人才。
  • 騕嫋:音yǎo niǎo,形容人才出衆。
  • 淮南字字:指董公的文字。
  • 黃銀印:指官方的印章,表示董公的官職。
  • 白玉堂:指皇宮,這裏比喻董公的地位。
  • 善誨:良好的教誨。
  • 門牆:指門下的弟子。
  • 齊紈:指精美的絲織品,這裏比喻董公的贈詩。
  • 銀鉤:指書法。
  • 越錦:指精美的錦緞,這裏比喻董公的贈詩。
  • 玉案:指書桌,這裏比喻董公的贈詩。
  • 賢良:指有才能和德行的人。
  • 京兆:指京城的官員,這裏比喻董公。
  • 擬三王:指與古代賢王相比。
  • 芃芃:音péng péng,形容植物茂盛。
  • 蘭桂:指高潔的植物,比喻董公的品德。
  • 桑榆:指日落時分,比喻晚年。
  • 日未央:指太陽還未完全落下,比喻董公的晚年依然光輝。
  • 丹穴鳳毛:指鳳凰的羽毛,比喻董公的才華。
  • 狐筆:指文筆。
  • 山陰舫:指山陰的船,這裏比喻董公的離去。
  • 衣帶:指衣帶水,比喻距離很近。

翻譯

三朝元老董公屈尊來到海邊,他的兒子,一位進士,代表他來訪,並贈我一首長詩,讚美之詞過甚,我感到既愧疚又感激,因此寫下這首詩作爲迴應。

董公是三朝元老,頭髮依舊烏黑,他的文章如同碧瀾天目般美麗。他本想歸隱,卻因高名而在朝中留名。北方的人才衆多,董公的文字卻如風霜般銳利。他曾被賜予黃銀印,夢醒時仍感覺自己身處白玉堂。

他的教誨對門下弟子多有啓迪,他的讚美之詞餘香猶存。他贈我的詩如同精美的齊紈和銀鉤,我難以用越錦和玉案來回報。大家都說董公是唯一的賢良,他的地位可與京城的官員相比,甚至與古代的賢王相提並論。

董公的品德如同茂盛的蘭桂,他的晚年依舊光輝燦爛。他的才華如同鳳凰的羽毛,他的文筆飛揚。不要說董公的離去如同山陰的船,實際上我們的距離就像衣帶水一樣近。

賞析

這首詩是對吳興董公的讚美和迴應。詩人通過對董公的官職、文章、品德和才華的讚美,表達了對董公的敬仰和感激之情。詩中運用了許多比喻和典故,如「碧瀾天目」、「柏梁」、「黃銀印」、「白玉堂」等,增加了詩歌的文化內涵和藝術魅力。同時,詩人也表達了自己對董公贈詩的珍視和難以回報的情感。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董公的深厚情誼。

王世貞

王世貞

明蘇州府太倉人,字元美,自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官刑部主事。楊繼盛因彈劾嚴嵩而下獄,世貞時進湯藥,又代其妻草疏。楊死,復棺殮之。嚴嵩大恨。會韃靼軍入塞,嵩諉過於世貞父薊遼總督王忬,下獄。世貞與弟王世懋伏嵩門乞貸,忬卒論死,兄弟號泣持喪歸。隆慶初訟父冤,復父官。後累官刑部尚書,移疾歸。好爲古詩文,始與李攀龍主文盟,主張文不讀西漢以後作,詩不讀中唐人集,以復古號召一世。攀龍死,獨主文壇二十年。於是天下鹹望走其門,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盡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別集》、《嘉靖以來首輔傳》、《觚不觚錄》、《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