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答孫汝師見贈吳興卜居之作

白蘋紅蓼正清秋,苕霅聊爲汗漫遊。 黃菊東籬元亮徑,綠蓑西塞志和舟。 人言老矣終何用,自笑生兮本若浮。 薄有勳名在丘壑,山中初拜醉鄉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白蘋(pín):一種水生植物,常用於比喻清雅。
  • 紅蓼(liǎo):一種水邊植物,秋天開花,花色紅豔。
  • 苕霅(tiáo zhá):指吳興(今浙江湖州)的兩條河流,這裏代指吳興地區。
  • 汗漫遊:漫無目的地遊蕩。
  • 元亮徑:指東晉詩人陶淵明(字元亮)的隱居之路,他在《飲酒》詩中提到「採菊東籬下」。
  • 志和舟:指唐代詩人張志和的隱逸生活,他曾在《漁歌子》中寫道「綠蓑衣,青箬笠,斜風細雨不須歸」。
  • 勳名:功名,指個人的成就和名聲。
  • 丘壑:山丘和溝壑,常用來比喻隱居的地方。
  • 醉鄉侯:指陶醉於某種境界或生活狀態的人,這裏詩人自比。

翻譯

在白蘋和紅蓼盛開的清秋時節,我漫無目的地遊蕩在吳興的苕霅之間。 我向往着陶淵明在東籬下采菊的隱居之路,也羨慕張志和在綠蓑衣下的漁舟生活。 人們說我老了,終究無用,我自己也笑自己,生命本就如浮雲般飄渺。 雖然我有些許功名,但它們都留在了山丘和溝壑之中,如今我在山中,初次自封爲醉鄉侯。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隱逸生活的嚮往和對功名的淡泊。詩中通過對白蘋、紅蓼等自然景物的描繪,營造出一種清新脫俗的意境。詩人借用陶淵明和張志和的典故,表達了自己對簡樸生活的渴望。尾聯中的「勳名在丘壑」和「山中初拜醉鄉侯」則顯示了詩人對世俗功名的超然態度,以及對隱居生活的自得其樂。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體現了詩人對人生境界的深刻理解和追求。

安希範

安希範

明常州府無錫人,字小范,號我素。萬曆十四年進士。授行人,遷禮部主事,改南京吏部。二十一年疏請復高攀龍、吳弘濟官,以獎忠良,並嚴諭閣臣無挾私植黨。帝怒斥爲民。在家鄉參與東林講學之會。有《天全堂集》。 ► 10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