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公曉起看日出月落

我昔曾讀弇州伯仲詩,盛稱石公日月出沒景最奇。 至今兩歌猶膾炙,讀之往往神先馳。登臨自負頗豪逸,入山往往凌崒嵂。 每攜短策衝殘暑,屢上危峯觀落日。縹緲龍山盡大觀,未若茲遊更奇絕。 昨宵醉月石公湖畔石,歸臥山樓正酣適。醉消夢醒雞亂鳴,照地餘光似霜白。 摩娑睡眼一搔首,瞥見朱霞射東牖。急起憑欄左右望,動魄驚魂嘆希有。 湖光湛湛如凝碧,上下水同天一色。若木騰輝桂影寒,日月雙懸如合壁。 羲輪漸遠東峯翠,望舒西引如相避。金烏鼓翼玉兔顧,相望依依若相媚。 恍疑神女凌波來,雙攜明鏡臨妝臺。紅綃彷佛長裾展,綠縠紆徐舞席開。 又如宜僚弄丸呈巧技,上下回環終不墜。忽然兩壁直如衡,不覺雙丸若平置。 長風蕭蕭揚素波,晶盤隱隱呈青螺。遙看天際羣峯色,處處嵐消出翠蛾。 天地之間亦大矣,五湖不過三百里。乃知見性自無涯,日月升沉只如此。 倚檻徘徊默有,恍惚此身凌倒景。須臾日高月漸沒,曉嵐猶自侵衣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弇州伯仲:指明代文學家王世貞、王世懋兄弟,他們分別號弇州山人、仲山人。
  • 膾炙:比喻好的詩文或事物爲人稱讚。
  • 崒嵂(zú lǜ):高聳的樣子。
  • 縹緲:隱隱約約,若有若無的樣子。
  • 龍山:指高聳入雲的山。
  • 希有:罕見,難得一見。
  • 若木:古代神話中的樹名,傳說太陽在其下休息。
  • 羲輪:指太陽。
  • 望舒:古代神話中爲月駕車的神,後借指月亮。
  • 金烏:古代神話中太陽裏的三足烏,後用以代指太陽。
  • 玉兔:古代神話中月亮裏的白兔,後用以代指月亮。
  • 宜僚:古代傳說中的巧匠。
  • 弄丸:古代雜技的一種,表演者將多個小球連續拋接。
  • :山中的霧氣。
  • 翠蛾:指美女的眉毛,這裏比喻山色如眉。
  • 五湖:古代對太湖及其附近湖泊的泛稱。
  • 見性:指洞察事物的本質。
  • 凌倒景:指站在高處俯瞰下方的景象。

翻譯

我曾讀過弇州伯仲的詩,他們盛讚石公山的日月出沒景象最爲奇異。至今這兩首詩仍廣爲傳頌,讀起來常常讓人心馳神往。我自認爲頗具豪情逸致,入山時常常凌駕於高聳的山峯之上。每當攜帶着短杖衝破殘餘的暑氣,屢次登上高峯觀賞落日。隱約可見的龍山盡是大觀,但仍不及此次遊玩的奇絕。昨晚在石公湖畔的石頭上醉賞月光,回到山樓後酣然入睡。醉意消退,夢中醒來,雞鳴聲此起彼伏,照在地上的餘光如同霜白。揉搓着睡眼,一擡頭,突然看見紅色的霞光射入東窗。急忙起身憑欄左右觀望,驚心動魄,歎爲觀止。湖光清澈如同凝碧,上下水天一色。若木樹下桂影寒冷,日月雙懸如同合璧。太陽漸漸遠離東峯的翠色,月亮向西移動似乎在避讓。金烏振翅,玉兔顧盼,相互依偎,彷彿相互媚好。恍惚間,彷彿有神女凌波而來,雙手攜帶着明鏡來到妝臺。紅綃彷彿長裙展開,綠縠緩緩展開如同舞席。又如宜僚展示弄丸的巧妙技藝,上下回環,始終不墜。忽然兩壁筆直如衡,不覺雙丸若平置。長風蕭蕭,揚起素波,晶盤隱隱呈現青螺。遙望天際羣峯的色彩,處處霧氣消散,露出翠綠的山峯。天地之間何其廣大,五湖不過三百里。於是明白洞察事物的本質是無涯的,日月的升沉只是如此。倚欄徘徊,默默有所感悟,恍惚間此身凌駕於倒影之上。須臾間,太陽高升,月亮漸漸消失,晨霧依舊侵襲着衣襟,帶來一絲寒意。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作者在石公山觀賞日出月落的壯麗景象,通過豐富的想象和生動的比喻,展現了自然界的神奇和美麗。詩中,「日月雙懸如合壁」等句,巧妙地將日月並置的景象比作合璧,形象生動。同時,詩中也透露出作者對自然的熱愛和對生命本質的深刻思考,體現了作者豪放不羈的個性和對自然美的敏銳感知。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讀來令人心曠神怡。

安希範

安希範

明常州府無錫人,字小范,號我素。萬曆十四年進士。授行人,遷禮部主事,改南京吏部。二十一年疏請復高攀龍、吳弘濟官,以獎忠良,並嚴諭閣臣無挾私植黨。帝怒斥爲民。在家鄉參與東林講學之會。有《天全堂集》。 ► 10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