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補春夜宴桃李園詩

· 成鷲
羣季追歡興不孤,芳園嬌鳥喚提壺。 名花自種還同賞,家醞新篘不待沽。 素魄影邊添蠟燭,綠茵深處布氍毹。 可能後會頻相覓,長願高陽作酒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羣季:指衆多兄弟。
  • 提壺:指提壺鳥,又名提壺蘆、提葫蘆,因叫聲如「提壺」而得名。
  • 家醞:家中自釀的酒。
  • 新篘:新釀的酒。篘(chōu),指濾酒的器具,這裏指新釀成的酒。
  • 素魄:指月亮。
  • 氍毹:(qú shū),一種毛織的地毯。
  • 高陽:指高陽酒徒,典出《史記·酈生陸賈列傳》,後泛指好飲酒而放蕩不羈的人。

翻譯

衆多兄弟一同追尋歡樂,興致盎然,不感孤單,美麗的花園中嬌嫩的鳥兒呼喚着提壺。 自己種植的名花,大家一同欣賞,家中新釀的美酒無需外出購買。 月光下,我們增添了蠟燭的光輝,綠草如茵的深處鋪着柔軟的毛毯。 希望以後能頻繁地相聚,長久地成爲高陽那樣的酒徒,享受酒宴之樂。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春夜花園中兄弟歡聚的溫馨畫面。詩中,「羣季追歡」展現了兄弟間的親密無間,「芳園嬌鳥」與「名花自種」共同營造出一種自然與人文和諧共融的美景。家釀的新酒和月光下的蠟燭,增添了詩意的浪漫與溫馨。結尾的「長願高陽作酒徒」表達了對這種歡樂時光的珍惜與嚮往,希望這樣的聚會能夠常在,成爲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家庭和樂與自然美景的熱愛。

成鷲

成鷲,俗姓方,名顓愷,字趾麟。出家後法名光鷲,字即山;後易名成鷲,字跡刪。廣東番禺人。明舉人方國驊之子。年十三補諸生。以時世苦亂,於清聖祖康熙十六年(一六七七)自行落髮,康熙二十年稟受十戒。曾住會同縣(今瓊海)多異山海潮巖靈泉寺、香山縣(今中山)東林庵、澳門普濟禪院、廣州河南大通寺、肇慶鼎湖山慶雲寺,爲當時著名遺民僧。工詩文,一時名卿鉅公多與往還。論者謂其文源於《周易》,變化於《莊》《騷》,其詩在靈運、香山之間。年八十五圓寂於廣州。著有《楞嚴經直說》、《道德經直說》、《鼎湖山志》、《鹿湖近草》、《鹹陟堂詩文集》等。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三二八有傳。 ► 1745篇诗文